A | A | A

第三十二章 标本·蝶

小说: 爱是徒劳   作者:雲影流光
天涯书库 更新最快! 爱是徒劳 http://www.tianyask.com/book/NRjJRJ.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孟诚第一次见到莫诃,是在云南无量山的观蝶栈道上。

那时他刚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导师拍着他肩膀说:"你研究的星斑凤蝶,国内只剩百来只了。"他捏着论文扉页上那张模糊的凤蝶照片,指节发白——那是三年前在缅甸边境用红外相机拍的,画面里凤蝶振翅时,鳞粉在阳光下碎成金粉,像把星星揉碎了撒在翅膀上。

栈道转角处,莫诃正踮脚调整相机角度。她穿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马尾辫用红绳扎着,发梢沾着晨露。听见脚步声,她回头,眼睛亮得像浸在泉里的黑曜石:"您是孟诚老师吧?我看过您的《滇南凤蝶亚科生态观察》,里面那张幼虫蜕皮的照片,我拿它当电脑壁纸呢!"

他愣了下。那篇论文的配图是助理拍的,他只负责标注数据。

"您别误会,"她笑着举起相机,显示屏里是只豆娘停在蕨类叶片上,"我拍生态摄影五年了,就爱追着你们这些'蝴蝶专家'跑。上个月在哀牢山,我跟拍了一群碧凤蝶,它们停在溪水边的石头上,翅膀叠成半透明的波浪......"

风掀起她的衣角,孟诚闻到松针混着草木汁液的气息。远处传来凤蝶的振翅声,他鬼使神差地抬头——一只星斑凤蝶正从栈道上方掠过,翅膀上的星斑在阴云中忽明忽暗,像谁把银河捻成了丝线,缝在蝶翼上。

"快!"他拽着莫诃往崖边跑,"它要落在那丛箭竹里!"

两人挤在湿滑的岩石间,莫诃的相机几乎贴到他后颈。凤蝶停稳的瞬间,她轻声惊叹:"真的有星斑!比资料里还亮,像......像有人把月亮的碎片嵌进去了。"

那一刻,孟诚听见自己心跳声盖过了山风。他望着她被雾气润得发亮的睫毛,突然觉得那些年为这只蝴蝶熬的夜、爬的山、被荆棘划破的手背,都有了温度。

后来他们成了搭档。莫诃的镜头能把凤蝶求偶时的舞蹈拍出诗的韵律,他则用显微镜记录雌蝶产卵时鳞片的微观结构。有次在版纳植物园,莫诃举着刚拍好的蝶蛹照片冲他跑:"孟诚你看!这颗蛹上的纹路像不像你名字里的'诚'?"照片里,浅褐色的蝶蛹表面布满细密的褶皱,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确实像块浸了墨的端砚。

"下次拍蝶蛹,"他故意板起脸,"记得给我署名。"

"孟诚&莫诃,"她晃着相机晃到他面前,"联合出品,怎样?"

他们的足迹踏遍滇南的雨林、藏东南的高山草甸,甚至去过缅甸北部的原始森林。有年冬天在腾冲,莫诃为了拍一只停在火山岩上的碧凤蝶,踩着结霜的石头滑了一跤,膝盖磕在凸起的岩石上,血把冲锋裤染成了暗红色。孟诚蹲在旁边给她包扎,她却举着手机笑:"你瞧,这血渍在雪地里多像朵红梅,回头我做成黑白照片,绝对有艺术感。"

他低头替她系绷带,指尖碰到她冰凉的皮肤,突然说:"等星斑凤蝶的保护级别升到一级,我们就结婚吧。"

莫诃的动作顿了顿。当时他们正蹲在火山口附近,远处是翻涌的云海,她的眼睛里有碎金般的光:"说话算话?我要穿白裙子,你用星斑凤蝶的鳞粉给我做头纱。"

"好。"他把最后一圈纱布系紧,"用最亮的鳞粉,比星星还亮。"

变故发生在他们计划拍摄星斑凤蝶最后栖息地的那年春天。

莫诃查到卫星地图,说在缅甸克钦邦的原始森林里,有片未被开发的山谷,可能存在星斑凤蝶的稳定种群。她背着相机和帐篷,说要去"给我们的故事拍个结局"。孟诚本来要陪她去,却被导师叫去北京参加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

"就半个月,"他握着她的手,"等我回来,我们就去领结婚证。"

她踮脚吻他的下巴:"我给你带星斑凤蝶的鳞粉,装在小玻璃管里,贴在你胸口。"

出发前一晚,他们在阳台看星星。莫诃突然指着猎户座说:"要是迷路了,我就变成星斑凤蝶,飞到你身边。"她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孟诚,你知道吗?凤蝶的一生只有十天左右的成虫期,但它们的卵要在合适的环境里才能孵化。所以......"

"没有'所以',"他打断她,"你会平安回来的。"

莫诃走后的第七天,他收到一条短信:"孟诚,我看到它们了!在瀑布后面的岩壁上,足有上百只!翅膀上的星斑比记忆里还亮,像......"

短信到这里断了。

接下来的三天,他疯狂拨打她的电话,信号始终显示"无服务"。第西天凌晨,他买了最早的一班飞机飞往仰光,租了辆吉普车往克钦邦开。雨林里的路泥泞难行,向导说最近常有武装分子出没,劝他别冒险。他却把车钥匙往对方手里一塞:"我找的人比命还重要。"

他在雨林里找了七天七夜。露水打湿了所有衣物,蚊虫在耳边嗡鸣,有时能听见远处传来的枪声。第八天清晨,他在一处瀑布前发现了莫诃的登山包——拉链开着,里面掉出半盒巧克力、一瓶没喝完的矿泉水,还有她的相机。

相机屏幕碎了,但内存卡还在。他颤抖着插进读卡器,第一张照片就让他的血液凝固:画面里是成百上千只星斑凤蝶,正从悬崖下的溶洞中飞出,翅膀上的星斑连成一片,像银河倾泻而下。照片备注是:"孟诚,它们在这里!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美......"

最后一张照片的时间显示是西天前。往下翻,是段视频。莫诃的声音带着喘息:"孟诚,我好像找到它们的繁殖地了!岩壁上有好多蝶蛹,比之前见过的都大......等等,那边有动静......"

视频在这里突然剧烈晃动,接着是一声闷响,然后是刺耳的电流声。

孟诚把内存卡按在胸口,指甲几乎掐进肉里。他报了警,联系了当地的动物保护组织,甚至找了熟悉的盗猎者打听消息。但雨林像张巨大的嘴,吞噬了所有痕迹。三个月后,警方在边境截获一批走私的蝴蝶标本,其中混着几只星斑凤蝶——翅膀上的鳞片被暴力剥离,残缺不全。

"那些盗猎者为了取完整的蝶翅,首接用开水烫蝴蝶,"办案的警察递给他一张照片,"活的蝴蝶被扔进滚水里,挣扎两下就不动了。"

照片里的蝴蝶蜷缩在水洼里,翅膀皱成一团,像被揉碎的纸。孟诚盯着那些残缺的星斑,突然想起莫诃说过的话:"凤蝶的鳞片是活的,每片都连着神经。你要是硬掰,它会疼的。"

那天晚上,他在酒店里翻出莫诃的日记本。最后一页写着:"今天在瀑布后面发现个树洞,里面有好多蝶蛹。我数了数,有三十七只。孟诚,你说它们孵化后,会飞去找你吗?"

他合上日记本,指甲在封皮上抠出一道深痕。从那天起,他辞了所有无关的职务,把自己锁在实验室里。他培育星斑凤蝶的幼虫,记录它们每一次蜕皮的数据,在论文里反复强调"保护栖息地比保护个体更重要"。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再去野外,他说:"凤蝶的生命太脆弱了,我舍不得再让它们冒险。"

五年后,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国内星斑凤蝶研究的权威,孟诚被邀请做主题报告。会议间隙,主办方安排了新征集的濒危物种标本展。他路过展厅时,脚步突然顿住。

展柜最中央的玻璃罩里,躺着一只星斑凤蝶标本。它的翅膀完全展开,星斑在射灯下闪着幽蓝的光,像把碎钻撒在黑丝绒上。标签上的信息让他血液凝固:

学名:Graphium chiron(星斑凤蝶)

采集地:缅甸克钦邦

采集人:莫诃

备注:雌性成虫,翅展9.8cm,鳞片完整度95%,为近年来该物种最完整的标本之一。

"孟教授?"旁边的工作人员碰了碰他的胳膊,"您没事吧?脸色这么白。"

他伸出手,指尖几乎要碰到玻璃罩。那只蝴蝶的触须微微,像在对他打招呼——和五年前在无量山栈道上,莫诃举着相机冲他笑的模样,重叠在一起。

"这是......"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这是从哪里来的?"

"听说是从东南亚的黑市收缴的,"工作人员解释,"听说有个中国女摄影师,为了拍凤蝶深入雨林,结果......"他压低声音,"被当地盗猎团伙抓住了。他们把她......制成了标本。"

展厅里的空调开得很足,孟诚却觉得后背沁出冷汗。他想起莫诃失踪前最后那张照片,她站在瀑布前,背后是漫天飞舞的星斑凤蝶。那时她的笑容比阳光还亮,完全不知道命运正把她变成另一只蝴蝶,永远停驻在他最爱的物种上。

那天晚上,他留在了展厅。保安来清场时,看见他还站在那只蝴蝶标本前,嘴里反复念叨:"鳞片完整度95%......她当时一定很小心,怕弄疼它们......"

后来,孟诚把莫诃的日记本和所有研究资料整理成了一本书,书名是《星斑凤蝶志》。在序言里,他写:"我曾以为,研究凤蝶的终极意义是保护它们的种群。首到今天我才明白,真正的保护,是记住每一个为它们燃烧生命的灵魂。"

书的最后一页,夹着一片星斑凤蝶的鳞片。那是莫诃失踪前寄给他的,背面用铅笔写着:"等我回来,给你做星斑头纱。"

现在,这片鳞片被装在防弹玻璃里,和那只蝴蝶标本一起,陈列在国内最大的自然博物馆里。每天都有游客围在展柜前拍照,孩子们指着蝴蝶喊:"妈妈你看,它在发光!"

而孟诚总在闭馆后悄悄来。他站在玻璃前,用指腹轻轻碰一碰自己的胸口——那里还留着当年系绷带的位置,仿佛还能感受到莫诃掌心的温度。

"这次换我变成蝴蝶,"他对着玻璃轻声说,"飞到你身边。"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在展柜里的蝴蝶标本上。它的翅膀微微颤动,星斑连成一片,像有人把月亮揉碎了,撒在黑暗里。

(全文完)



    (http://www.tianyask.com/book/NRjJR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
天涯书库 有求必应! 爱是徒劳 http://www.tianyask.com/book/NRjJRJ.html 全文阅读!天涯书库,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