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切片疯传,标题反转再反转。
那些记录了各大博主从开箱前的轻蔑嘲讽,到开机后的目瞪口呆,再到性能测试时的集体失声……这一系列戏剧性拉满的首播切片和测评视频,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在各大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
标题也经历了从《梨子手机大型翻车现场,笑不活了家人们!》到《卧槽!这手机开机不要钱的吗?》再到《性能怪物诞生?跑分软件集体阵亡!》最后统一成了《这手机……它不科学啊!》。
点击量、转发量、评论量,蹭蹭往上涨!
“我靠,这手机是要上天啊?跑分软件都给干趴下了?”
“楼上的醒醒,特效!绝对是特效!梨子哥这波剪辑师工资拉满了!”
“就是,三千九百九十九,买个寂寞?还不如买我大水果!这流畅度,肯定是系统阉割到m都不认识了!”
视频下方的评论区,简首是冰火两重天。
一部分被那匪夷所思的流畅度和秒杀一切的跑分(或者说让跑分软件崩溃)给惊掉了下巴的网友,开始高呼“梨子哥NB!”“国产之光!”“重新定义智能手机!”。
但更多的主流声音,则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和不信。
“特效做得真逼真,剪辑师加鸡腿!”
“恰饭了吧?梨子给了多少钱?我水果公司出双倍!赶紧删了重发!”
“绝对是软件作弊,跑分造假!安卓系统还能这么玩?糊弄鬼呢!”
“楼上说阉割系统的,我看有可能,估计除了桌面啥应用都装不了!”
很快,“水军”的帽子就严严实实地扣在了所有给出正面评价的博主和网友头上。
“梨子公司哪来这么多钱请水军啊?怕不是把底裤都当了吧?”
“梨子公司不会是谁家少爷开的公司吧?快去查查梨子哥!”
“这营销手段可以啊,先抑后扬,剧本写得不错。梨子哥,娱乐圈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肯定是找了代工厂,用了别的旗舰机芯,换了个壳子而己!搁这儿演双簧呢!”
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什么“背后有神秘资本”、“窃取了水果公司的核心技术魔改”、“其实是军方秘密项目试水”……编得有鼻子有眼,就差说程光是外星人派来颠覆蓝星人类统治的了。
这种强烈的质疑,反而从侧面印证了梨子手机展现出的性能是多么的“离谱”,己经远远超出了当前时代下,大多数人对手机的认知范围。
他们宁愿相信这是精心策划的骗局,是眼花缭乱的营销,也不愿相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研究生,一个被全网嘲讽的“梨子哥”,用短短一周时间,就能闭门造车,捣鼓出一款足以颠覆行业认知的产品。
当然,不信才是正常的吧!
这不符合逻辑!
这不科学!
一些之前跳出来痛批程光“哗众取宠”、“学术骗子”的所谓“行业专家”和KOL,面对这些打脸的视频证据,非但没有立刻认怂道歉,反而更加“专业”地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度剖析”。
“咳咳,各位冷静,视频嘛,是可以经过加速处理的。肉眼很难分辨。”
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资深数码评论员”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煞有介事地科普。
“对,而且跑分软件的机制并非完美,完全可以通过特定的代码进行‘优化’,让其显示出虚高的分数。这在业内,不算什么秘密。”
另一位“手机行业观察家”立刻跟进。
“跑分软件可以被特定代码欺骗。”
“没有拆机验证,一切都是虚的。”
“最关键的一点,没有拆机验证,一切都是虚的!谁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万一是个微型服务器呢?”
他们试图用各种普通人听不懂的技术术语来维持自己的权威,将原本开始有些转向的舆论,重新搅浑。
“就是就是!没拆机,说个锤子!”
“支持专家!梨子哥肯定耍花招了!”
更有甚者,还真有“好事者”去扒了程光注册“梨子公司”、租用郊区仓库、匿名采购原材料的时间线,然后言之凿凿地在论坛发帖:
“兄弟们,我感觉不对劲啊!”
“梨子手机这性能,就算真的炸裂。但是,时间呢?程光那小子,从宣布成立公司到手机发货,拢共才几天?”
“如此短的时间内,程光绝不可能完成设计、研发、生产的全过程!”
“设计图纸哪来的?”
“芯片谁代工的?”
“生产线怎么调试的?”
这条帖子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点!”
“卧槽,细思极恐!他哪来的时间搞研发?”
“从注册公司、租仓库、买材料,再到设计、生产、测试……这时间线根本对不上啊!”
网友们是什么?是新时代的福尔摩斯,是键盘上的列文虎克!
很快,神通广大的网友们开始“人肉”式挖掘。
“梨子公司注册信息在此!注册日期:X月X日!距今不过十几天!”
“这是郊区那个废弃仓库的租赁合同照片(不知道哪位老哥搞到的),租赁起始日也就比公司注册晚了两天!”
“我托朋友查了,程光采购那批高纯度硅和其他基础材料的单子,下单时间是X月Y日!离现在也就一周多点!”
一条条“铁证”被扒了出来,摆在了所有网民面前。
时间线,完全对不上!
一个星期,别说从零开始造出一款划时代的手机,就算只是组装,都够呛!
“石锤了!绝对是贴牌!”
“我就说嘛,一个大学生,怎么可能这么NB!”
“惊天大瓜!梨子手机骗局实锤!”
“这根本就是用了现成的方案,或者干脆就是贴牌货!大家擦亮眼睛,别被骗了!”
“没错~~肯定是早就找好了代工厂,用了现成的方案,甚至可能就是买了一批白牌机,刷个系统换个壳子就出来吹NB了!”
这篇“技术分析帖”一出,立刻被大量转发,似乎为“梨子手机是骗局”的论调,提供了最“坚实”的证据。
帖子言之凿凿地证明“如此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完成设计、研发、生产的全过程,肯定是用了现成的方案或者干脆就是贴牌货。
“我就说嘛,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在接受小报采访时,语气笃定。
“手机研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成百上千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积累。一周?呵呵,天方夜谭!”
“大家不要被表面的跑分迷惑了!”
另一位顶着“独立数码评论员”头衔的大V在自己的视频节目里“理性分析”:
“这种超乎常理的性能,很可能是通过修改底层代码,针对跑分软件进行‘负优化’,懂的都懂。至于流畅度,说不定是用了什么特殊的启动器或者阉割版系统,实际体验肯定一塌糊涂!”
“我查了一下,目前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一家芯片公司,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款全新架构处理器的流片和测试。所以,梨子手机所谓的自研芯片,百分之九十九是噱头,是虚假宣传!”
一位半导体行业的“观察家”斩钉截铁地评论道。
面对网络上汹涌的质疑和两极分化的舆论,程光依旧保持着他那标志性的沉默。
他既没有跳出去跟那些“专家”和“键盘侠”们对线辩解,也没有因为产品初步展现出的威力而沾沾自喜。
他只是默默地待在那个简陋却高效的仓库里,监督着第二批梨子手机的生产和封装,同时开始琢磨着,系统下一批会给什么好东西。
虽然系统还没发布新图纸,但这不妨碍他提前规划。
就在这时,脑海中那熟悉的机械音又响了起来。
【叮!检测到产品初步获得市场关注,网络舆论呈现两极分化。建议宿主适时进行品牌形象建设,例如设计一个符合‘成熟稳重’气质的品牌故事,以引导正面舆论,提升品牌美誉度。】
【推荐模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位中年工程师的再创业梦想’,或‘夕阳下的坚守:科技老兵的最后一搏’。】
尽管梨子手机的性能的初表现,堪称惊艳,但由于铺天盖地的质疑和“水军”指控,其实际口碑并未像那些病毒视频一样立刻逆转,反而陷入了一个更大的争议漩涡之中。
销量方面,虽然比预售时有所提升,一些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三千九买个教训也值”心态的勇士下了单,但距离真正的“火爆”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人们的好奇心被吊得前所未有的高,但钱包也捂得前所未有的紧。
“再等等,再观望观望。”
“等真正的大佬评测出来再说,不急。”
这场由梨子手机引发的巨大争议,像一团越滚越大的雪球,迫切需要一个更有公信力、更硬核的第三方,来给出最终的“判决书”。
所有人的目光,都开始不约而同地聚焦到那些以严谨、深度、敢于拆解著称的顶级技术评测机构,以及几位在数码圈拥有极高声望和专业素养的个人UP主身上。
他们,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http://www.tianyask.com/book/NRjdT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