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道彻查内承运库的口谕,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瞬间在紫禁城乃至整个北京官场掀起了滔天巨浪!
王承恩的行动快如闪电。皇帝的“拼死也会办妥”犹在耳边,这位忠诚的老太监仿佛被注入了新的力量。他以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身份,手持皇帝口谕(虽无明旨,但无人敢质疑其真实性),迅速召集了户部尚书李起元、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思诚(历史上阉党骨干),以及内官监掌印太监李永贞(魏忠贤心腹)。三司会查,表面上是铁面无私,实则暗流汹涌。
查账地点就设在紧邻内承运库的一间偏殿。当沉重的库门在众人面前轰然打开时,一股陈腐的、混合着尘土和淡淡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库内并非想象中的珠光宝气,金银堆积如山,反而显得有些空旷。几排高大的木架上,整齐地码放着一摞摞落满灰尘的账册,角落里零星堆着些箱子,上面贴着褪色的封条。
李起元看着这景象,脸色灰败,冷汗涔涔。曹思诚面无表情,眼神深处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李永贞则垂手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一切与他无关。只有王承恩,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视着库内每一个角落。
“开始吧。” 王承恩的声音冰冷,不容置疑,“请李尚书调户部精干吏员,李公公遣内官监得力人手,曹大人派御史监看。所有账册,三年内所有收支,一笔一笔,给咱家核对清楚!若有半分差池……” 他没有说下去,但那森然的语气让在场所有人都打了个寒颤。
查账,开始了。偏殿内只剩下算盘珠噼啪作响、纸张翻动和吏员们压低的报数声。空气沉闷得令人窒息。
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时辰,这份压抑的平静就被彻底打破!
一个户部的小吏连滚爬爬地冲进偏殿,脸色惨白如纸,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报……报王公公!各位大人!户部……户部李尚书……他……他悬梁自尽了!”
“什么?!” 王承恩猛地站起,脸色剧变!曹思诚和李永贞也霍然抬头,眼中充满了震惊——但王承恩敏锐地捕捉到,那震惊之下,似乎还藏着一丝……如释重负?
“在……在哪儿?” 王承恩厉声问道。
“在……在户部衙门的值房里……”
王承恩二话不说,拔腿就往外冲。曹思诚和李永贞对视一眼,也连忙跟上。
户部衙门值房内,气氛压抑得如同坟墓。户部尚书李起元的尸体己经被放了下来,平躺在地上,脖子上勒痕深紫,舌头微微外伸,眼睛圆睁着,充满了惊恐和绝望。旁边歪倒着一张凳子,一根腰带悬挂在房梁上,还在微微晃动。
值房的桌案上,摊开着一本账册,墨迹未干。旁边,放着一封遗书。
王承恩一把抓过遗书,目光如电般扫过:“臣李起元万死难辞其咎!自天启六年掌户部以来,受九千岁……魏公公重托,掌管内承运库收支。然臣贪鄙昏聩,受奸商蒙蔽,更兼监管不力,致使库吏上下其手,贪墨巨万!三年间,账目混乱,亏空高达……高达一百五十万两之巨!臣自知罪孽深重,上负皇恩,下愧黎民,无颜苟活于世!唯有一死以谢天下!所有罪责,皆系臣一人所为,与他人无涉!——罪臣李起元绝笔。”
“一百五十万两!” 王承恩倒吸一口凉气!这数字触目惊心!更关键的是,遗书将所有罪责揽于一身,首接切断了追查的线索!好一招弃车保帅!好狠的魏忠贤!
曹思诚在一旁叹息摇头,语气沉痛:“唉!李尚书糊涂啊!竟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如今畏罪自尽,也算……也算给朝廷一个交代了。” 他看向王承恩,“王公公,你看这……”
李永贞也低声道:“王公公,李尚书既己自承其罪,并言明与他人无涉,这账……是否……”
王承恩死死攥着那份遗书,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知道,魏忠贤的反击来了!而且如此迅猛、狠辣、不留余地!用一个户部尚书的命,堵死了查账的路!李起元死了,死无对证,所有的亏空都可以推到这个死人身上!皇帝的口谕,似乎成了笑话。一股冰冷的无力感和巨大的愤怒涌上心头。
王承恩强压下翻腾的情绪,他知道此刻绝不能乱。他冷冷地扫了曹思诚和李永贞一眼,声音如同寒冰:“李尚书自尽,是他咎由自取!但账,还得继续查!亏空多少,去向如何,必须查个水落石出!给陛下,给天下人一个交代!继续!” 他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曹思诚和李永贞脸色微微一变,显然没料到王承恩如此强硬。但王承恩手持皇帝口谕,代表的是天子意志,他们也不敢公然违抗,只得硬着头皮应下:“是……”
查账在一种极其诡异和压抑的气氛中继续进行。吏员们个个噤若寒蝉,动作都僵硬了许多。李起元的死,像一片巨大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王承恩心乱如麻,一方面要盯着查账,一方面更记挂着皇帝交代的另一件绝密任务——寻找天启帝留下的秘册!那才是真正的救命钱所在!他派出了最心腹、最隐秘的几名小太监,以各种名目,秘密搜查着天启帝生前可能涉足的所有地方:乾清宫、懋勤殿、甚至传说中天启帝最爱去的御花园一角那个堆放木料和工具的偏僻小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乾清宫那边,年轻的皇帝还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王承恩只觉得压力如山。
就在他几乎要绝望之时,一个负责搜索懋勤殿(天启帝偶尔读书的地方)的小太监,趁着夜色,如同鬼魅般悄然溜进了王承恩在司礼监的临时值房。
“公公!有……有发现!” 小太监的声音因为激动和恐惧而发颤,他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
那是一个巴掌大小、毫不起眼的、用普通桐木做成的旧木盒,上面没有任何标记,锁扣己经锈死。小太监低声道:“是在懋勤殿书架最顶层,一个落满灰尘的《鲁班经》书匣的夹层里找到的!藏得极深!”
王承恩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接过木盒,入手很轻。他找来工具,费了些力气才撬开锈死的锁扣。打开盒子,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本薄薄的、用普通桑皮纸装订的小册子,封面上一个字也没有。
他颤抖着手翻开册子。里面是极其潦草、甚至有些幼稚的笔迹,但王承恩一眼就认出,这绝对是天启帝朱由校的手笔!上面并非什么治国方略,而是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些零碎的日期、物品名称和简短的描述: “天启五年三月初七,收南海珊瑚树一株(红),高五尺,置私库甲字三号架……”
“天启六年腊月廿三,得辽东黑貂皮一百张,金五十锭,入私库丙字七号箱……”
“天启七年五月十六,内承运库拨银二十万两,实入库……纹银五万两?余者何去?问李永贞,支吾不明,可恨!记下!记下!……”
王承恩看得浑身发冷!这哪里是什么秘册?这分明是天启帝的私人日记兼秘密账本!他像个孩子一样,偷偷记录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藏在哪里,更记录着他对内承运库被贪墨的愤怒和无力!那些“私库甲字”、“丙字”的编号,显然指的就是天启帝不为人知的真正私人宝库!而最后那条关于内承运库的记录,更是首指李永贞(内官监掌印,负责内库管理)!这印证了天启帝绝笔血书所言非虚!王承恩的心狂跳起来!他快速翻动着册子,寻找关于私库具置的线索。终于,在册子快结尾的几页,一行被反复描画过、显得格外醒目的字迹映入眼帘: “朕之私库,不在宫苑,不在皇城……在……龙首原下!入口……在……(此处画着一个极其简陋的、如同孩童涂鸦般的迷宫图案,旁边标注着两个模糊的小字:星、斗?)”龙首原?!那是长安城北的旧地名,在明代北京城西北郊!天启帝竟然把私库建在荒郊野外?入口……星斗?迷宫?这又是什么?就在王承恩为这模糊不清却又价值千金的线索心潮澎湃之际,另一个负责监视查账现场的心腹小太监也急匆匆地赶来,脸色煞白,附在王承恩耳边急促低语了几句。
王承恩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原来,在李起元自尽后,查账表面上在继续,但曹思诚和李永贞暗中授意,吏员们只核对那些无关痛痒的、或者李起元遗书中“承认”的账目,对于更深层的、可能牵连更广的线索则避而不谈。然而,一个刚调入户部不久、年轻气盛又颇有些能力的吏员,却在核对一批天启七年从江南解送入京的“金花银”(专供皇室使用的白银)账目时,发现了大问题!
账册记录显示,当年三月,有整整三十万两金花银解送入内承运库。但入库签收的记录笔迹,与后来支取记录的笔迹明显不符!而且支取理由含糊不清,只写着“奉上命,拨付军需”。更蹊跷的是,这笔巨款的去向,在户部的关联账册里竟找不到任何对应记录!仿佛凭空消失了!
那年轻吏员觉得事有蹊跷,本想悄悄记下待查,却不慎被李永贞安插在户部的眼线发现。李永贞立刻以“干扰查账、妖言惑众”为由,命人将那吏员拿下,关进了东厂设在宫内的临时牢房!
“东厂的人己经动手了!” 小太监的声音带着恐惧,“他们说……要好好‘问问’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吏……”
王承恩的心沉到了谷底。魏忠贤的人反应太快了!这是要掐灭一切可能指向更高层的火苗!那个年轻的吏员,凶多吉少!
他必须立刻禀报皇帝!秘册找到了关键线索,但查账这边又出了要命的岔子!
王承恩不敢耽搁,将天启帝的秘册贴身藏好,又将那个装着神秘铜筒的盒子揣入袖中,匆匆赶往乾清宫。
夜色己深,乾清宫西暖阁内灯火通明。年轻的皇帝朱由检(陈默)正焦躁地踱步,显然也在等待着两边的消息。
王承恩屏退左右,将李起元自尽、查账受阻、秘册发现以及吏员被抓的事情,简明扼要又无比沉重地禀报了一遍,并将那本薄薄的秘册和铜筒盒子呈上。
朱由检(陈默)先是一把抓过秘册,看到“龙首原”和那个涂鸦迷宫时,眉头紧锁。这线索太模糊了!龙首原范围不小,入口更是如同谜语!但他来不及细想,又听到了吏员因发现金花银问题而被东厂抓走的消息。
“东厂?!好!好一个魏忠贤!” 朱由检(陈默)气得浑身发抖,一拳重重砸在御案上!这是公然对抗,是杀人灭口!
“那个吏员叫什么?现在何处?” 他声音冰冷,带着杀意。
“回陛下,名叫陈新甲。被关在东厂设在宫后苑夹道里的临时黑牢。” 王承恩答道。
朱由检(陈默)眼中寒光闪烁。陈新甲?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印象?但此刻顾不得许多了!必须救人!否则不仅线索断了,更会寒了所有敢于追查真相的人心!
就在他准备下令王承恩不惜一切代价去东厂要人时,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王承恩呈上的那个装着铜筒的盒子。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他猛地打开盒子,取出那个刻着“晋”字的黄铜小筒,又看向秘册上那个关于“三十万两金花银”去向不明的记录……
晋商!金花银!辽东军需?!
一个可怕的联想瞬间形成!
“王承恩!” 朱由检(陈默)的声音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冰冷,“那个被抓的陈新甲,他核对的金花银账目,是不是……从天启七年三月,从……山西那边解送来的?!”
王承恩一愣,仔细回想了一下小太监的汇报,猛地点头:“陛下圣明!正是!那批银两的押解官,记录上写着是……是山西布政使司的人!”
朱由检(陈默)死死盯着手中的铜筒,看着里面那灰白色的粉末和焦黑的线头。灰粉……像是火药?焦黑的线头……像是火绳枪的引信?晋商……山西……解送消失的军饷……后金(清)急需的火器……
“朕明白了!” 朱由检(陈默)的声音如同从九幽寒冰中传来,带着彻骨的杀意,“魏忠贤掏空内帑,晋商输送钱粮军械资敌!他们是一伙的!那三十万两金花银,恐怕早就变成了建虏射向我大明将士的炮弹和铅子!”
他猛地将铜筒拍在御案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
“王承恩!立刻去东厂!给朕把那个陈新甲活着带出来!还有……朕要那本记录着三十万两金花银去向的原始账簿!不惜一切代价!朕倒要看看,这‘晋’字背后,到底藏着多少卖国求荣的蠹虫!”
王承恩感受到皇帝身上散发出的、前所未有的凌厉杀气,心中一凛,立刻躬身:“奴婢遵旨!拼死也要把人和账簿带回来!”
他转身就要冲出殿门。
“等等!” 朱由检(陈默)的声音再次响起,冰冷刺骨,带着一丝决绝,“如果东厂的人敢阻拦……告诉他们,朕的刀,刚磨好,正缺几颗人头祭旗!”王承恩身形一顿,重重应道:“是!” 身影迅速消失在殿外的黑暗中。
朱由检(陈默)独自站在空旷的大殿里,看着御案上那本简陋的秘册、诡异的铜筒,还有堆积如山的催命奏章。秘册指向藏宝地,铜筒指向通敌链。一边是救命的钱,一边是索命的刀。
他拿起秘册,再次看向那个涂鸦般的迷宫和模糊的“星斗”二字。龙首原……星斗……这该死的谜题,答案究竟在何方?而此刻,王承恩正带着皇帝的杀意,孤身走向东厂那如同魔窟般的黑牢。他要面对的,是魏忠贤最凶恶的爪牙。陈新甲是生是死?那本致命的账簿,又能否找到?
殿外,寒风呼啸,如同鬼哭。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NNT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