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苏格拉底遇见费雪(一)——成长投资的本质与幻象

天涯书库 更新最快! 苏格拉底与投资大师的思辨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RJj0.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图书馆的古籍善本室,穹顶镶嵌着 15 世纪的天文仪,展柜中陈列着费雪 1958 年版《怎样选择成长股》的手稿,旁边是特斯拉 2024 年的自动驾驶芯片原型。苏格拉底轻抚着手稿上 “闲聊法” 的批注,费雪则凝视着芯片上纳米级的电路纹路,羊皮纸与硅片在烛火中形成奇妙的光影对冲。

苏格拉底(指向窗外的橡树):“费雪先生,古希腊人相信橡树的灵魂早己蕴藏在种子之中,正如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先于现实存在。您所说的‘成长股’,其成长性是如同橡树种子般的内在本质,还是市场赋予的主观想象?”

费雪(翻开手稿中 “公司特质” 章节):“1957 年我投资摩托罗拉时,曾在笔记中写道:‘真正的成长股像橡树种子,内含不可见的生长密码。’看这组数据:摩托罗拉 1955 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达 7.2%,远超行业均值 3.5%,其工程师团队中博士比例是竞争对手的两倍 —— 这些‘基因片段’决定了它在半导体领域的成长潜力,就像橡树种子的 DNA 决定了它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苏格拉底(轻抚手稿上的 “护城河” 批注):“但雅典的园丁告诉我,即使是最好的橡树种子,若种在贫瘠土地也会枯萎。企业的成长性是否依赖外部环境?比如 1990 年代的诺基亚,曾被视为‘成长基因’强大的通信巨头,却在智能手机时代枯萎,这是否证明‘成长本质论’的局限?”

费雪(调出诺基亚 1998 年财报):“您触及了关键。诺基亚的衰落源于‘基因突变速率’落后于环境变化 ——1998 年其研发投入集中于 2G 技术(占比 85%),而智能手机的底层技术(触摸屏、操作系统)研发仅占 3%。真正的成长股需要‘适应性基因’,就像橡树能在不同气候中调整生长节奏。我在《普通股与不普通的利润》中强调‘管理层应变能力’,本质上是寻找企业的‘基因编辑能力’。”

苏格拉底(追问):“这让我想到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企业的成长环境始终在变,投资者如何区分‘暂时的水流加速’与‘永恒的基因优势’?比如 2020 年疫情期间,某远程办公软件公司营收激增 300%,这是真正的成长基因,还是环境催生的短暂现象?”

费雪(展示该公司 2023 年财报):“看其 2023 年研发投入占比从 2020 年的 18% 降至 5%,核心工程师流失率达 42%—— 这证明其‘成长’是环境激素刺激的结果,而非内在基因强大。1950 年代我研究过一家塑料企业,在朝鲜战争期间因军需订单暴增,但战后立即衰落,因为它从未建立研发能力。真正的成长基因需要三个特征:

代谢自主性:像橡树通过光合作用自给自足,企业需有自主创新能力;

环境缓冲性:橡树能抵御轻度干旱,企业需在逆周期中维持研发投入;

突变适应性:橡树会因虫害进化防护机制,企业需有管理层学习能力。”

苏格拉底(拿起费雪手稿中 “闲聊法” 的记录页):“您的‘闲聊法’要求投资者像雅典公民大会的倾听者,从供应商、客户、前员工的闲谈中捕捉企业真相。这与苏格拉底的‘诘问法’异曲同工,但如何避免陷入‘意见’的泥沼,抵达‘知识’的彼岸?”

费雪(指着 1962 年投资德州仪器的笔记):“‘闲聊法’的核心是‘证伪筛选’。我在调查德州仪器时,听到三种声音:

供应商:‘他们总是要求定制化零部件,付款及时’(中性信息);

前员工:‘研发团队每周工作 80 小时,但奖金与成果挂钩’(正向信号);

竞争对手:‘他们的专利申请中有 70% 是防御性的’(负向质疑)。

就像您在雅典广场区分诡辩家与哲学家,我用‘矛盾信息校验’—— 当竞争对手的批评与前员工的肯定形成交叉验证时,往往接近真相。”

苏格拉底(若有所思):“这像极了柏拉图的‘洞穴寓言’—— 闲聊中的碎片化信息是墙壁上的影子,投资者需要将这些影子拼凑成真实的物体。但现代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能被‘洞穴之火’(公关宣传)误导,比如某电动车企的供应商可能因长期合作关系,刻意美化其财务状况。”

费雪(展示 2001 年安然事件的调查记录):“安然破产前,其供应商普遍反馈‘合作稳定’,但通过‘跨层级闲聊法’—— 与中层工程师而非高管交谈,发现他们私下抱怨‘项目现金流异常’。我在 1980 年代完善了闲聊策略:

层级穿透:至少与企业基层、中层、离职员工三类人交谈;

利益对冲:同时咨询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利用利益冲突揭示真相;

时间发酵:将不同时期的闲聊信息对照,如橡树的年轮,异常变化会留下痕迹。”

苏格拉底(追问):“但数字时代的‘闲聊’己变为社交媒体上的碎片化评论,投资者如何从海量噪音中筛选真知?比如某科技公司在论坛上既有‘技术大神’的吹捧,也有‘离职员工’的爆料,信息熵极高,如何辨别?”

费雪(启动全息投影的 “数字闲聊分析系统”):“2024 年我尝试用 AI 模拟闲聊法: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分析论坛评论的‘情绪熵’与‘术语密度’。看这组数据:某自动驾驶公司的技术讨论区中,‘突破性进展’的高熵表述占比达 68%,但‘代码贡献者’的低熵技术细节仅占 12%—— 这与 1959 年我调查某‘创新公司’时发现的‘营销话术丰富、技术专利稀少’如出一辙。技术本质上是低熵的,过度高熵的表述往往是伪装。”

苏格拉底(指向展柜中摩托罗拉 1955 年的研发报告):“您强调研发投入是成长基因的核心,但雅典的农民知道:过度浇灌种子会使其腐烂。企业的研发投入是否存在‘最优阈值’?比如 20 世纪初的通用汽车,研发投入曾占营收 15%,但后来因官僚化导致效率低下。”

费雪(调取通用汽车 1960-1980 年研发数据):“这涉及‘研发效能熵’的概念。通用汽车 1960 年代的研发投入中,70% 用于‘渐进式改进’(如车身流线型设计),仅 30% 用于‘颠覆性创新’(如电动汽车),这种资源分配导致‘熵增停滞’。1958 年我提出‘研发黄金三角’:

30% 基础研究:像橡树的根系生长,短期不见成效但决定长期生命力;

50% 应用开发:如同树干生长,首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

20% 市场适配:类似树叶光合作用,确保技术商业化。

1990 年代英特尔的‘Tick-Tock’战略完美践行此模型:‘Tick’年投入 30% 资源研发新工艺(基础研究),‘Tock’年用 50% 资源开发新架构(应用开发),20% 资源优化市场适配。”

苏格拉底(追问):“但研发投入的‘最优配比’是否随时代变化?比如数字时代的软件企业,研发模式从‘瀑布式开发’转向‘敏捷迭代’,传统的研发投入评估方法是否失效?”

费雪(展示某 AI 公司的研发看板):“现代研发的‘基因表达’更像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 —— 开源社区、内部创新小组、外部孵化器构成共生网络。2024 年某自动驾驶公司的研发投入中,仅 40% 来自内部团队,60% 来自开源贡献与合作研发,这要求投资者用‘生态熵’思维评估:

连接密度:企业在研发生态中的节点连接数(如 GitHub 上的贡献度);

变异速率:技术迭代周期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匹配度;

冗余缓冲:技术栈的模块化程度(如能否快速替换失效模块)。

这就像评估橡树的生态价值,不仅看树干粗细,还要看根系与真菌的共生网络。”

苏格拉底(指着手稿中 “管理层评估” 章节的眉批):“您将管理层比作‘橡树的园丁’,但雅典的历史证明:优秀的园丁可能因自负而过度修剪树木。如何区分‘建设性激情’与‘破坏性傲慢’?比如乔布斯在 1985 年被苹果驱逐,是否因激情超越了理性?”

费雪(调出苹果 1985 年董事会会议记录):“乔布斯的案例揭示了管理层的‘激情熵’悖论。1985 年他的‘现实扭曲力场’(激情)与董事会的‘财务理性’(熵减)产生剧烈冲突。我在 1971 年完善了管理层评估的‘西象限法’:

维度高理性低理性高激情乔布斯(1997 年后)乔布斯(1985 年前)低激情官僚化管理者平庸管理者1997 年后的乔布斯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学会了‘激情熵调控’—— 用 的失败经历(理性)驯服了天生的激情,就像园丁用修剪控制橡树的生长方向。”

苏格拉底(若有所思):“这让我想到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 管理层的美德在于理性与激情的平衡。但现代企业的 CEO 常被塑造成‘愿景领袖’,如埃隆?马斯克的‘火星殖民计划’,这种超现实激情是否会导致‘成长幻象’?”

费雪(分析特斯拉 2024 年股东大会记录):“马斯克的‘激情熵’特征极其显著:

建设性部分:将火星计划的激情转化为电动车研发的压力(如 4680 电池的快速迭代);

破坏性部分:星链项目的过度承诺导致特斯拉资源分散(2023 年电池产能扩张延迟)。

投资者需要像雅典医师诊断体液失衡一样,评估管理层的‘激情 - 理性’配比:

承诺兑现率:过去三年重大承诺的实现程度(马斯克的星舰试飞成功率 35%);

资源聚焦度:是否将激情转化为核心业务的动能(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占比从 2020 年 35% 升至 2024 年 52%);

容错机制:是否为激情预留安全边际(特斯拉的现金储备可支撑三年零营收)。”

苏格拉底(指向展柜中 1960 年代的 PEG 比率计算表):“您发明的 PEG 比率(市盈率 / 增长率)试图量化成长价值,但毕达哥拉斯学派警告:数字可能掩盖本质。1999 年互联网泡沫时,某电商公司 PEG 仅 0.5,却在两年后破产,这是否证明成长估值的数字幻觉?”

费雪(展示该公司 1999 年的现金流表):“其 PEG 低的原因是‘增长率幻觉’—— 营收增长靠烧钱买流量(1 美元营收消耗 1.2 美元营销费用),这种‘负熵增长’如同用海水浇灌橡树。我在 1982 年修正了 PEG 的使用前提:

增长率质量:必须是‘内生性增长’(如摩托罗拉 1955-1960 年的增长率中,70% 来自技术创新);

现金流匹配:成长期的自由现金流虽可为负,但投资活动现金流需与营收增长正相关(1999 年破产电商的投资现金流仅为营收增长的 15%);

时间贴现:将 PEG 的‘增长率’从‘未来一年’扩展至‘未来五年’,并按‘橡树生长周期’(约 10 年)进行风险调整。”

苏格拉底(追问):“但如何评估‘破坏性创新’的成长价值?比如 2020 年某生物科技公司的新药研发成功率仅 15%,但其股价因‘突破性疗法’预期上涨 500%,这种‘概率性成长’是否超越了传统估值框架?”

费雪(启动 “成长期权估值模型”):“这需要引入‘生物进化估值法’—— 将研发管线视为‘基因库’,每个新药项目是‘变异样本’。2024 年某 AI 制药公司的估值逻辑如下:

基础估值:现有产品的现金流折现(如同橡树的当前材积);

期权估值:研发管线的‘成功概率 × 商业价值’(如同橡树的种子繁殖潜力);

生态估值:研发平台的‘技术外溢价值’(如 AI 模型可用于其他疾病领域,类似橡树为森林提供的生态服务)。

1959 年我投资德州仪器时,就用这种思维评估其‘硅晶体管’研发 —— 即使项目失败,积累的半导体技术也是宝贵的‘进化遗产’。”

苏格拉底(指向天文仪上的星轨):“托勒密认为恒星围绕地球旋转,而哥白尼证明是地球围绕太阳。现代科技的‘摩尔定律’是否正在颠覆成长投资的‘地心说’—— 企业的成长不再由内在基因决定,而是由技术环境的‘恒星引力’主导?”

费雪(调取 1980-2020 年标普 500 成分股更替数据):“1980 年的标普 500 公司中,仅 40% 存活到 2020 年,而 1950 年的比例是 60%—— 技术环境的‘恒星风’正在加速企业基因漂移。应对之策是构建‘生态位投资法’:

核心生态位:如橡树在森林中的光照生态位,企业需占据不可替代的技术节点(如台积电的先进制程);

泛化能力:橡树能适应不同土壤,企业需有技术平台的跨领域应用能力(如英伟达的 GPU 从游戏扩展到 AI);

共生网络:橡树与真菌共生,企业需构建技术联盟(如苹果的开发者生态)。

1990 年代我错过微软,正是因为低估了‘生态位锁定’的成长势能 ——Windows 系统不仅是产品,更是软件生态的‘森林土壤’。”

苏格拉底(总结):“费雪先生,您让我明白:成长投资的本质,是在时间长河中寻找具有‘橡树基因’的企业 —— 它们既有稳定的内在生长密码,又能在环境剧变中进化。这不是简单的‘买高增长’,而是像雅典自然哲学家一样,透过表象变化,洞察事物的本质生长规律。”

费雪(将手稿与特斯拉芯片并置):“而您揭示了更深层的隐喻:从摩托罗拉的晶体管到特斯拉的 AI 芯片,技术形态在变,但‘成长的哲学’永恒 —— 就像橡树从古希腊的森林生长到现代的公园,其基因中‘向上生长’的本质从未改变。投资者的使命,就是做时间的朋友,在技术的流变中,守护成长的永恒本质。”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RJj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
天涯书库 有求必应! 苏格拉底与投资大师的思辨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RJj0.html 全文阅读!天涯书库,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