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年 12 月 17 日黎明,鸭绿江畔的辑安渡口被浓稠的寒意笼罩。凛冽的寒风如锐利的刀刃,裹挟着细碎的冰晶,在江面上肆意横行,划出一道道白色的痕迹。李云龙伫立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部帐篷外,呼出的气息瞬间化作霜花,附着在他那被寒风吹得通红的眉毛和胡须上。他目光如炬,紧盯着江面上漂浮的薄冰,那些冰块随着湍急的江水缓缓漂移,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奏响一曲战前的序曲。
系统光幕在他眼前闪烁着幽蓝色的光芒,清晰地显示着部队集结的最新情况:
【第 42 军兵力:36,800 人】
【装备完好率:82%】
【棉衣配备率:100%】
【弹药基数:1.8 个基数】
李云龙的手指轻轻在光幕上滑动,眼神逐一扫过每一项数据。这 36,800 名战士,都是他历经无数战斗带出来的生死兄弟。他不仅能叫出每个连长的名字,熟悉每个排长的性格特点,甚至还能清晰地回忆起许多战士的家乡。装备和棉衣的准备情况让他稍感宽慰,但他心里明白,在朝鲜战场上,这些还远远不够。
“军长!”楚云飞快步走来,他的皮大衣上结满了冰碴,眉毛和睫毛上都挂着霜花。手里捧着的搪瓷缸里,热气腾腾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格外明显。“各师师长都己到齐,正在帐内等着您部署任务。”
李云龙接过茶缸,那温热的感觉瞬间从手心传遍全身。他抿了一口浓茶,苦涩中带着一丝甘甜,就像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他抬头望向对岸朝鲜境内的群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的山峰轮廓,让他不禁想起了太行山上的战斗岁月。
“老楚,让各师师长都过来吧。”李云龙放下茶缸,目光坚定地望向对岸朝鲜境内的群山。
帐篷内,第 124 师、125 师、126 师的师长早己等候多时。李云龙展开地图,手指有力地划过“长津湖”三个字:“根据志司命令,我军将作为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负责在黄草岭、赴战岭一线阻击美军陆战 1 师及韩军首都师。”
各师师长认真记录着作战命令。李云龙特别强调:“这次作战,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军近战夜战的优势,同时要格外注意适应朝鲜战场的特殊环境。特别是长津湖地区,要做好应对严寒的准备。”
“军长,”124 师师长皱着眉头问道,“美军陆战 1 师装备精良,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云龙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美军装备好,但他们不熟悉我们的战术。我们要利用夜间和复杂地形,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记住,打仗比的不是装备,而是谁更勇敢,谁更聪明!”
“是!”三位师长齐声应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帐篷外,寒风依旧呼啸不止。李云龙走出帐篷,望着江面上正在搭建的浮桥。工兵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毅。李云龙深知,这座浮桥承载着志愿军的希望,承载着祖国的期望。
“军长,”楚云飞走到他身边,轻声说道,“工兵连报告,浮桥预计还有一个小时就可以完工。”
李云龙点点头:“告诉他们,加快进度,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上午 9 时,渡江行动正式开始。李云龙站在浮桥头,看着三个师的部队有序过江。系统光幕实时显示着【渡江进度】:
【己完成 35%,剩余 65%预计 16:00 前完成】
【当前速度:每小时通过一个团】
“军长,美军侦察机!”通讯员小吴突然喊道。
远处天空传来轰鸣声,三架美军 F - 86 战机正朝渡口方向飞来。李云龙果断下令:“各部队立即隐蔽!工兵连加快拆卸速度!”
在李云龙的指挥下,三个师的部队迅速转入隐蔽状态。短短十分钟内,江畔就只剩下空荡荡的浮桥和忙碌的工兵。
“军长,”楚云飞指着系统光幕,“美军侦察机正在盘旋,预计将在 5 分钟后离开。”
李云龙点点头:“告诉工兵连,继续搭建浮桥。我们要争取时间,让更多的部队过江。”
下午 3 点整,最后一批物资安全过江。李云龙站在江岸,望着滔滔江水,心中百感交集。那江水仿佛是历史的洪流,而他们则是这洪流中的勇士,肩负着民族的希望。系统光幕弹出【战略评估】:
【渡江行动成功】
【美军侦察机被成功误导】
【伤亡情况:轻伤 2 人】
“军长,”楚云飞递来一份电报,“志司发来的电报,表扬我们渡江行动迅速,组织得当。”
李云龙接过电报,轻声说道:“告诉战士们,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战斗还在后面。”
上午 9 时,渡江行动正式拉开帷幕。李云龙站在浮桥头,目光紧紧盯着正在有序过江的部队。系统光幕实时显示着【渡江进度】:
【己完成 35%,剩余 65%预计 16:00 前完成】
【当前速度:每小时通过一个团】
“军长,美军侦察机!”通讯员小吴突然大声喊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
远处天空传来清晰的轰鸣声,三架美军 F - 86 战机正朝渡口方向飞来。李云龙毫不犹豫地果断下令:“各部队立即隐蔽!工兵连加快拆卸速度!”
在李云龙的指挥下,三个师的部队迅速而有序地转入隐蔽状态。短短十分钟内,江畔就只剩下空荡荡的浮桥和忙碌的工兵。
“军长,”楚云飞指着系统光幕,神情严肃地说道,“美军侦察机正在盘旋,预计将在 5 分钟后离开。”
李云龙点点头,目光坚定:“告诉工兵连,继续搭建浮桥。我们要争取时间,让更多的部队过江。”
下午 3 点整,最后一批物资安全过江。李云龙站在江岸,望着滔滔不绝的江水,心中感慨万千。那江水仿佛是奔腾不息的历史洪流,而他们则是这洪流中的无畏勇士,肩负着民族的希望。系统光幕弹出【战略评估】:
【渡江行动成功】
【美军侦察机被成功误导】
【伤亡情况:轻伤 2 人】
“军长,”楚云飞递来一份电报,脸上带着一丝欣喜,“志司发来的电报,表扬我们渡江行动迅速,组织得当。”
李云龙接过电报,轻声说道:“告诉战士们,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战斗还在后面。”
12 月 18 日黄昏,第 42 军主力顺利抵达黄草岭阵地。李云龙站在高地之上,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地形。系统光幕清晰地显示着【地形分析】:
【黄草岭海拔 1200 米】
【坡度 35 度】
【森林覆盖率 65%】
【适合设伏区域:公路两侧山谷】
“军长,我建议在公路两侧埋设反坦克地雷。”楚云飞调出系统光幕,认真地说道,“根据美军装甲部队的行军特点,这里将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李云龙点头表示同意:“让工兵营负责布雷,各步兵团在两侧高地构筑火力点。记住,要给美军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特别要注意隐蔽,不能让美军的侦察机发现我们的阵地。”
“军长,”124 师师长满脸疑惑地问道,“如果美军不走这条公路怎么办?”
李云龙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斩钉截铁地说道:“美军一定会走这条公路。这是他们唯一的补给线。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里静静地等着他们。”
12 月 19 日清晨,美军陆战 1 师先头部队如期而至。李云龙站在观察哨里,通过望远镜密切注视着美军的装甲车队缓缓驶入伏击圈。系统光幕实时显示着【敌情通报】:
【美军兵力:约一个团】
【坦克:20 辆】
【装甲车:30 辆】
【行军速度:每小时 18 公里】
“打!”随着李云龙一声令下,三个师的部队同时开火。枪炮声震天动地,美军车队顿时陷入一片火海。
战斗持续到中午,美军被迫撤退。系统光幕弹出【战果统计】:
【歼敌:1000 余人】
【击毁坦克:6 辆】
【击伤装甲车:10 辆】
【我方伤亡:180 人】
“军长,”楚云飞递来一份电报,脸上洋溢着兴奋,“志司表扬我们打得好!特别是 124 师在黄草岭的阻击战打得非常漂亮!”
李云龙接过电报,对身旁的师长们坚定地说:“告诉战士们,这只是开始。我们要让美军知道,中国第 42 军是不可战胜的!特别是要在长津湖地区,给美军陆战 1 师一个难忘的教训!”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TPtw.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