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非遗文化周的锣鼓声敲醒了老街巷,林宇兄妹的摊位前围满了好奇的孩子。林薇正手把手教小女孩用红绳编"五雷结",指尖红线随口诀翻转,暗合龙脉流转的轨迹;林宇则蹲在石凳旁,用粉笔在地上画出老槐树的根系图,讲解"树脉与地脉相连"的古理。
"林大师,这绳结真能辟邪吗?"卖糖画的张大爷晃着刚编好的手绳。林宇刚要点头,掌心罗盘突然发烫——不远处的糖画摊位下,竟埋着块刻着"断脉符"的青砖。他不动声色地用脚尖碾碎砖块,对张大爷笑道:"心正则邪不侵,这结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念想。"
文化周第三天,压轴的舞龙表演突然出了意外。十二条金龙刚摆出"龙腾盛世"阵型,龙头上的龙珠竟同时炸裂,溅出的彩纸里夹杂着黑色粉末。林宇的罗盘疯狂旋转,指向后台扮成"龙珠童子"的少年——对方袖口露出半截殷商符咒,正将一枚黑枣大小的"煞珠"塞进新龙珠。
"停!"林宇一个箭步冲上台,罗盘金光罩住煞珠。少年发出尖叫,手腕上的符咒纹身如活物般扭动。观众席中,几个穿黑袍的人趁机混入人群,林薇早己掏出朱砂喷雾,在地面画出隐形的镇邪阵:"哥,他们想借舞龙的阳气激活煞珠!"
混乱中,林宇看清少年脖颈处的胎记——那是境外组织用来控制傀儡的"血咒印记"。他咬破舌尖喷血在罗盘上,金光化作锁链捆住少年,煞珠应声而碎,露出里面卷着的纸条:"龙脉节点己标记,待冬至日一并引爆。"
"冬至......地脉最虚之时!"林薇迅速拍下纸条,手机同时收到徐正明的加密消息,"全国十七个城市非遗活动中,都发现类似煞珠装置。"地图上的红色光点连成一线,恰好是华夏龙脉的十二大节点,而江城老槐树所在的位置,正是阵眼。
深夜收摊后,林宇在"天机阁"密室展开《天机推演秘要》残卷。烛光下,卷末空白处突然渗出朱砂字迹:"非遗者,非物质之遗脉也,民心所聚,即龙脉所系。"他猛地抬头,看向林薇:"境外组织搞错了一件事——真正的龙脉守护,不在地脉节点,而在人心传承。"
接下来的三天,林宇兄妹发动社区居民,将编绳、糖画、舞龙等非遗项目改造成"龙脉守护课"。孩子们用五彩绳编出地脉走向图,老人们在糖画里融入镇邪符文,舞龙队则按《秘要》记载的"天龙八步"重新排练,每一步都踩在地脉的良性节点上。
冬至前夜,黑袍人如期而至。当他们在老槐树下启动总煞阵时,社区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锣鼓声——数百名居民举着非遗手作冲出家门,红绳结、糖画符、舞龙灯组成巨大的光网,与林宇兄妹的罗盘金光交融。
"这是......民心之力?"为首的黑袍人惊恐后退。林宇站在老槐树下,看着光网驱散黑气,突然明白残卷的真意:古人设下龙脉节点,并非束缚地脉,而是用非遗活动凝聚人心,让代代传承的守护信念成为最好的镇邪符。
煞阵破灭时,老槐树竟抽出新芽,枝叶间浮现出古老的甲骨文"安"字。林薇捡起黑袍人遗落的通讯器,里面循环播放着白发老人的最后指令:"我们高估了神器,低估了......那些街头巷尾的老手艺。"
文化周闭幕式上,林宇将编绳课的作品挂满"天机阁"。夕阳穿过五彩绳结,在罗盘上投下斑斓光影。手机响起,徐正明发来照片:全国各城市非遗活动现场,都出现了老槐树抽芽的异象。
"哥,你说下一个节气,他们还会来吗?"林薇望着窗外嬉闹的孩子。林宇转动罗盘,指针稳稳指向老槐树的方向:"只要这棵树还在,孩子们还在学编绳,他们就永远没有机会。"
夜风拂过,巷口的老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吟唱千年的守护歌谣。林宇知道,境外组织或许还会卷土重来,但当非遗文化成为刻在民族基因里的龙脉密码,任何邪术都无法斩断这薪火相传的守护之力。而他和妹妹,将继续在市井烟火中,做那个编织红绳、守护民心的普通人。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djRR.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