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考较学业,和后世没什么不同,尼山书院把品相最好,名列前茅的学生摆了出来,给调皮捣蛋的学生放假,让他们游山玩水。
小众的门课裴令公不屑去考,他本来就是儒门的得意门生,要考,就考圣贤教诲的那些微末之处,对于这些江南学子,自然是哪些知识点偏僻就考什么,这样才能考较出地方文教真实的水平。
“策安,还请手下留情啊。”谢山长拱手笑道。
裴令公眼中闪过一瞬狡黠之色,哈哈笑道:“玉衡兄何出此言,尼山书院为江南首善文苑,人才济济,我观学子风貌便知都是饱读诗书之辈,不过一些观风的粗浅问题,我想定然应付的来的。”
谢山长听闻,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却并未言语。
虽说尼山书院学子的整体水平确实不低,然而真正愿意在儒经上潜心钻研的,却着实没有多少。毕竟书院中的学生大多出身士族,家境优渥,衣食无忧,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强求通过科举入仕当官。
“我与诸位初次相见,不知各位名姓,所以不点名,谁愿接受考较,往前一步。”
话音刚落,只听轰隆一声,有近乎一半的学子拱手踏前,一时间自报家门的声音不绝于耳,显得很是嘈杂。
“好,有气度。”裴令公满意的点了点头,从石阶一步一步的走了下来,随手点了个年纪小的男子。
“所治何经?”
“晚辈精通大经《左传》。”
“精通?”裴令公笑了笑,抚须思忖,问道:“《左传·僖公五年》唇亡齿寒之论,所涉‘虞、虢’二国,其封地在何州?属周室何姓?”
这裴令公不按套路出牌,常人考察一般考较篇章出处,要么考较背诵,要么考较注解文意,往深了考就是提炼思想,一般不会像他考的这么细。
“学……学生答不上来。”
“少年郎,老夫送你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虚怀若谷,戒夸饰妄言,治学的态度,也需要谨慎。”
“学生受教。”少年冷汗首流,此刻特别想要告辞,找个砖缝钻进去,一次主动,换来终生内向。
“再考你个简单的,《左传·襄公二十西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后两句,背。”
“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少年磕磕巴巴的背了下来。
“算你过了。”裴令公微笑道。
少年赶忙匆匆退下,这第一道问题,就如同一声响亮的警钟,在众位学子耳边骤然敲响。他们己然清晰地意识到,这位裴令公此次前来,绝非仅仅是走走过场,敷衍了事,而是实实在在地要考较他们的学问。
裴令公迈着沉稳的步伐,继续向前走去。他的目光敏锐如鹰,专挑那些在人群中畏缩不前,目光躲闪的学子。
只要稍稍打量,便能看出谁的面色不自然。在他看来,若是一个人的学问通明透彻,内心坦坦荡荡,自然会大大方方地站出来,毫无惧色。
谢山长在讲经台上看着这砸场子似的一幕,不由得叹了口气,回头苦笑道:“这裴策安可恶,这做派像是北派魁首过来拆家来了。”
他敢吐槽当朝一品,别人可不敢说这样的话,没看圣人内侍还在这看着呢,言语不慎,说不定过个几天就传到圣人的耳朵里。
莫长史见魏刺史端坐不语,无奈,只能他来打圆场。
“裴令公身负庙堂之重望,讲求务实笃行,今次莅临考较学子,实乃为圣上广察天下之俊才,江南之地文风鼎盛,然欲求通览百家者,诚为难觅。而裴令公此番考较,恰似明灯,为江南士子指引前行之方向,更如春风化雨,带来砥砺奋进之治学精神。学问之道,本就致知之道,亦在于克己复礼,二者兼修并蓄,方为治学之正途也。”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两头卖好,谁也不得罪。
秦渊觉得这才是人生智慧,这一手打太极功夫炉火纯青,得好好学。
未过多时,裴令公面上带着满意之色,款步走了回来,兴许是留意到谢山长神色略显凝重,他当即抬手,恭敬地拱了拱手,而后身形微倾,凑近谢山长耳边,轻声低语了几句。
那声音压的极低,旁人难以知晓究竟说了些什么。
谢山长听闻,原本紧蹙的眉头先是微微一蹙,似在思忖着什么,片刻之后,才缓缓点了点头。
他说怎么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像老友的以往的温润作风,这才知道,这考的哪里是经义,分明是传的圣人教训,要借他的书院,给江南的学子们上一堂“务实”的课。
不过这场面也着实难堪。
裴令公连点十人,七人被生僻考问噎得面红耳赤,余下三个磕磕巴巴答得漏风。
谢山长望着阶下学子发窘的模样,心里叹了口气,莫说这些孩子,便是自己闭门翻上三日《左传》注疏,怕也未必能将“虞虢封地属何州”“某句典出何年”答得周全,寻常读书谁会抠这般细碎的经史边角?
尼山书院考较砸了场子,若传出去说“江南首善文苑”连经史细节都吃不透,他这山长日后如何在士林抬得起头?
“谁还愿意接受考较?”谢山长将目光瞥向先生群体中的几个教授经义的大师傅。
“算了,玉衡兄,不再问了,今我好不容易相见,咱们找个地方叙叙旧。”
谢山长一看他这模样反而来了脾气,曾经二人是同僚的时候就总是明争暗斗,在才学上彼此谁也不服谁,此番他虽说的大义凛然,谁知道这老混蛋是不是挟私报复。
“策安,你来了自然有好宴,不过今日为时尚早,还未到接风洗尘的时辰,书院上下眼巴巴等着你指点,先生们也罢,孩子们也罢,都盼着在您这位儒门魁首跟前,讨些经世治学的真章呢。”
裴令公笑了笑道:“好,学问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依旧会尽力而为。”
谢山长爽朗一笑道:“我偌大的书院,文萃之所,尽管放马过来!”
尼山书院的几位经义师傅面面相觑,其中一个高瘦的认命似的叹了声气,正待踏出,没成想,却被一个少年郎抢先一步。
“溧水村秦渊,请令公考较!”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ttJt.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