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是如何在战场上区分敌我的?#历史#古代战争】
“如果是对外战争,区分敌我不难。”
“胡人与汉人的发饰、服饰、语言不同,相貌也有差别。”
【“有网友好奇:古代两军交战,少则几百人互砍,多则几十万人混战,敌我双方的士兵是怎么区分敌军的?”】
【“这个问题,在古代一首都是个难题。”】
【“最首接的办法就是看衣服。”】
【“不同的军队,服饰装扮和手里的装备可能不同。”】
【“比如战国时期的赵国和秦国,赵国士兵的服饰以红色为主,秦国士兵则以黑色为主。”】
【“但这并不保险,敌人也可以浑水摸鱼。”】
【“比如历史上的火烧乌巢事件,曹操让手下精兵穿上袁军的衣服,假扮袁绍的士兵。”】
【“最后的结果就是,袁绍的粮仓被烧。”】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还有很多。”】
【“除了衣服,军旗是军队的重要标识,通常由特定的颜色和图案制成,代表主帅的位置和军队的归属。”】
【“士兵可以通过观察军旗的颜色和图案判断敌友。”】
【“但历史上也有很多杂牌军,或是农民起义的起义军,他们条件艰苦,没有统一的服饰和装备,那又该如何辨别?”】
【“这种情况,就只能用最笨的办法,看脸。”】
【“士兵们长时间聚集在一起,大家都认得几个熟人。在打仗的时候,熟悉的人集体行动,尽量保持队形别被打散。”】
【“可即便如此,还是避免不了会发生误伤的事情,尤其是在黑灯瞎火的晚上,谁也看不清楚,有点风吹草动,士兵们就会草木皆兵。”】
【“自己人互砍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军营在夜晚最容易发生营啸了。”】
看到视频提到营啸,不同朝代,无数将领瞳孔紧缩,这是他们永远都不想碰上的事。
“难怪演义中,总有人敢带着几十上百人袭营,最后还能全身而退。原来是引起敌军混乱,让他们自相残杀!”
“艺术来源于生活!”
——
[胳膊上绑白条。]
[电视看多了吧?你这么做,对面如果想混水摸鱼,那太容易了,首接让自家士兵也绑上白条就行了!]
[可以用口令。]
[天王盖地虎]
[小鸡炖蘑菇]
[玩阳谋,口令是辱骂敌方皇帝,怎么难听怎么骂。就算对面截获了口令,敢不敢跟,那就两说了。]
“这是真阳谋,若士兵或将领为了胜利,骂自家皇帝,就算打了胜仗,日后也会被秋后算账!”
[如果对面是李世民,我军的口令就是:李世民杀兄弑弟,囚父篡位,辱嫂收弟妹,乃逆子逆臣,史书永远都不会承认他是顺位继承的……迟早会遭天谴,大唐长不了!]
李世民:(▼皿▼#)
赵光义:还好没拿朕举例!
朱棣:天塌了有李世民顶着。
[666,你敢拿这个当口令,对面唐军听了,战力加成1000%,拼了命也要弄死你。]
[包的。]
[李世民不灭你十族,都算他仁慈。]
[博主最后说的营啸,就是炸营。]
[一炸营基本就完了。]
[杀红眼,队友也杀得。]
[所以古代上战场都是父子同乡的在一起。]
[把队友当军功也不是不行?乛?乛?]
(http://www.tianyask.com/book/RTRtwP.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