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时光缓缓流逝,转眼间就来到了1943年
距离李峰出院,也过去了好长的时间,此时李峰正皱着眉头坐在自已的房间
距离小鬼子投降,没有多长时间了,李峰此时也在想着自已到底有什么机会才能平稳的参加八路,再晚的话成分问题几天不干了
还有就是刘团长从始至终对于李峰都是很不错的,一开始可能是看在自已老爹的救命之恩上,但是后面这么长的时间对自已的照顾,明显的就是把自已当做侄子辈看了,到时候能争取的话肯定更好,要是不行也不能交恶
思考了好一会,李峰终于想到了办法,记忆中,43年的时候,国民党和日伪军来了一起人为的灾祸
1943年,河南大旱,死亡无数,易子而食也是不少见,李峰清楚的记得,这件事是一个编辑顶着压力报道出来的
其实早于1942年夏,蒋介石便收到了多方的上报,并且连夜赶往西安召开“军粮会议”。
43年大灾民心反噬:河南百姓帮日军缴杀5万国军
1943年的河南,遭遇特大旱灾后,曾发生过令人感到震撼的一幕。
河南豫西地区的村民在汤恩伯部队撤退时,一拥而上,举着各式农具将国军部队拦下,将其全部的装备卸下收缴,5万国军毫无还手之力。
民心突变的背后是蒋介石等人挡不住的虚伪和野心。
这一切的巨大转变,都源自那篇于同年二月《大公报》所刊登的报道。
止不住蔓延的饥荒
那时遭遇特别灾荒的河南,就如记者白修德在后来回忆中提到的那样,“河南灾民不是在经历饥荒旱灾,而是在经历死亡。”
1941年,河南灾荒便以初见端倪,境内突然接连受灾,从大水洪荒倾泻而来,到冰雹冰霜倾涌而下,在到躲不过的蝗虫吞噬,一时之间,河南农作物严重失收,甚至有些地方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况。
这也只不过是灾荒的开始,到1942年的秋天,灾情不仅没有得到缓解
当时的德国作家王安娜在著作里回忆当时的场景:“在后续入冬的几个月里,灾民们只能依靠吃干树皮、杂草、黄土维生。”
从缩减餐数到不下油盐,再到忍着搅肠之苦吃树皮树枝,或者因为不懂分辨毒草而导致身亡。
时光回溯至 1943 年,彼时局势已然严峻至极,"路有冻死骨"这般惨状竟已成司空见惯之事。就在这一年,《大公报》的特派记者张高峰肩负使命,自陕西启程奔赴河南展开战地侦察工作。若不是亲眼目睹眼前这番情景,恐怕他这辈子都难以相信世间竟会有如此凄惨之景。
根据他的详细记述所言:"数以万计的灾民如潮水般涌向陕西,以求一线生机。拥挤不堪的车厢内,人们摩肩接踵、层层叠叠,宛如山海一般。而在这漫长的逃亡路途之中,那些被无情遗弃之人以及不慎失足丧命者,比比皆是,早已成为再寻常不过之事。"
待到抵达洛阳城的街头时,往昔那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繁华盛景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令人心碎不已的悲惨画面。只见街道两旁挤满了身形佝偻、面容憔悴的乞丐们,他们那双原本应清澈明亮的眼眸此刻却因极度饥饿与疲惫而变得通红且凹陷,仿佛要凸出眼眶一般;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体消瘦至极,使得皮下青筋根根凸起,条条分明,甚至无需剥开那薄薄的一层皮肤就能清晰地看见它们蜿蜒交错于体表之上。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还在活动,这简直就如同被吊挂着的、干瘪得如同蜡烛一般的干尸!”张高峰用充满震惊和悲愤的声音,在他的报道中如此描述道。
那时候,最为真实且残酷的记载莫过于此:河南省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生命悄然消逝。然而,更让身为记者的张高峰痛心疾首的,并非仅仅是这些触目惊心的景象,而是背后隐藏着的种种不公与黑暗。
当时,政府竟然选择对眼前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犹如掩耳盗铃般自欺欺人;那些本该守护百姓的官兵们却依旧暴戾恣睢,肆意欺压民众;不仅如此,百姓还要面临被逼交粮食的困境,而本应发放下来用于赈灾的款项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面对这般惨状,张高峰毅然决然地将自已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一篇长达六千字的深度报道。他满心期待着这篇文章能够唤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推动问题得到解决。但事与愿违,最终换来的结果只是一场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任博弈,至于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似乎并未因此得到多少实质性的帮助。
灾荒背后的狼子野心
白修德在《时代》周刊所刊登的这篇文章,从国际上给到了国民政府巨大的压力。
当时远在美国留学的宋美龄怒斥白修德的行为,还请求《时代》周刊的主编将其解雇,并且撤掉文章,当然这一切都并未如愿。
“军粮会议”新政策不久,当时河南省的粮食部长徐堪自作主张将蒋介石所定的250万石军粮,改为了250万包,一字之差使得当时本就遭遇旱灾的河南,更加民不聊生。
自1937以来,河南便是军粮缴纳之首,沉重的赋税与军粮即便是在丰收的季节里,河南民众也无法承担,五年时间将当地的人力物力皆耗尽。
更别提如今全省无一幸免的旱灾,这样无止尽的收刮只会让其雪上加霜。
1942年10月30日,国民参政会上,郭仲隗就已将自已所收集到的灾民粮食,像榆树皮、鸟粪残渣等带到当时的大会上,给众人观看,并且老泪纵横地讲述自已在河南的所见之景。
并且带领其他参政员联名提出河南灾情惨重,请求政府职员的书帖,蒋介石在此时才愿意点头派遣要员到河南进行侦查,并且拨款救民。
而后宣称将会拨款5亿法币给予河南灾区进行救援救灾,要求在各灾区开设粥厂以保证灾民得以解困,并且取其中三亿元用以购买赈灾济粮。
可那用来购买粮草的三亿法币,却被当地的政府中饱私囊,甚至有贪官污吏将部分灾款用于贩卖私盐私货,官相勾结之间,是河南民众的苦不堪言。
截止至1943年春,国民党军队在河南征收军粮超过三亿四千万,并且是在秋季几乎绝粮的情况下所追缴的,而蒋介石下令拨款赈灾也不过是2000万斤粮食。
当时的河南,已饿死了将近三百万民众,可悲的是,国民政府公布的人数为:1602人。
想到这里,李峰也是内心一阵苦涩,势单力薄,李峰也是没有办法,不过李峰决定就这件事找刘团长商量,到时候在找自已老叔李云龙引荐一下老总,剩下的就顺其自然吧
(http://www.tianyask.com/book/RdNT0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