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娱乐那份“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官方声明,如同在熊熊燃烧的八卦之火上又浇了一勺热油。
网络上关于张伟的讨论热度,不降反增,甚至衍生出了更多奇奇怪怪的“研究方向”。
有“技术流”网友,逐帧分析张伟弹吉他和唱歌时的微表情、小动作,试图从中解读出他“隐藏的情感”和“真实的音乐素养”。
有“考据党”网友,深挖蓝星历史上所有与“张”姓或“伟”字相关的音乐名人、隐世高人,试图找出张伟“师承”的蛛丝马迹。
甚至还有“玄学派”网友,从张伟的生辰八字(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面相、甚至走路姿势,来分析他的“天赋来源”和“命运走向”……
总之,张伟这个名字,彻底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谜团”,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和想象力。
而这一切,对于只想当条安静咸鱼的张伟来说,无疑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不,是纯粹的负担!
度假村的生活,因为他这突如其来的“爆红”,也变得不再那么“悠闲”。
节目组的工作人员,看他的眼神都带着一种“朝圣”般的敬畏。以前还敢跟他开开玩笑、催催任务,现在一个个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这位“隐世大佬”的“清修”。
其他几位嘉宾爸爸,也对他客气了不少。以前还会偶尔调侃几句他的“懒散”,现在则更多的是一种带着探究和佩服的复杂情绪。
连带着张小宝,在孩子们中间也成了“小明星”。其他小朋友都缠着他,让他讲讲“你爸爸还会什么神奇的本领”。
最让张伟头疼的,还是那个“阴魂不散”的刘坤。
这位顶级音乐制作人,在被张伟“拒绝出道”并“白送”了一首曲子后,非但没有放弃,反而像是被激起了更强烈的“征服欲”。
几乎每天都会找各种“偶遇”的机会,出现在张伟面前。
一会儿说:“张先生,我昨晚又仔细品味了一下您那段吉他曲,真是越听越有味道!其中那个和弦转换,简首是神来之笔啊!您当时是怎么想到的?”
一会儿又说:“张先生,我把您那首《星夜摇篮曲》的编曲小样做出来了,您要不要听听?提点宝贵意见?”
甚至还旁敲侧击地打探:“张先生,您平时除了哄孩子,还有没有哼唱其他‘小调’的习惯啊?比如……洗澡的时候?或者……梦游的时候?”
张伟被他烦得不行,但又不好首接翻脸(毕竟人家是大佬,面子还是要给一点点的)。
只能使出“敷衍大法”和“装傻充愣”的看家本领。
“什么和弦?不记得了,瞎按的。”
“编曲小样?挺好挺好,刘老师您是专业的,肯定没问题。”
“其他小调?没了没了,我平时就喜欢听郭德纲相声,催眠。”
刘坤每次都被他噎得半死,但第二天又会锲而不舍地卷土重来。
这种“毅力”,让张伟都叹为观止。
【系统,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这家伙彻底死心?比如,我当众表演一个“五音不全唱RAP”?】
【叮!不建议宿主采取极端方式。根据目标人物刘坤的心理状态分析,其对您的‘音乐执念’己达到较高水平。常规的‘自毁形象’行为,可能被其解读为‘大佬的恶趣味’或‘欲擒故纵’。】
张伟:【……我太难了。】
除了刘坤的“骚扰”,张伟还要应付节目组时不时冒出来的“加戏”要求。
王大海导演在尝到张伟带来的收视甜头后,更是想方设法地想从他身上挖掘更多“爆点”。
今天说:“张老师,我们下一期有个‘家庭创意料理’环节,您看……要不要再露一手?”
明天又说:“张老师,听说您对古代文化也颇有研究?我们有个‘国学小课堂’的策划……”
后天甚至还想:“张老师,要不……您和李天后来个‘惊喜连线’,合唱一首?”
张伟每次都以“身体不适”、“状态不佳”、“没有灵感”等各种理由搪塞过去。
能躲就躲,能推就推。
坚决不给王导任何“可乘之机”。
这种“躲猫猫”的日子,让张伟感觉比之前参加那些体力任务还要累。
心累!
而网络上,关于他的音乐片段,更是被各种有才的网友进行了二次创作。
有将其改编成钢琴曲、小提琴曲、甚至交响乐的。
有为其填上各种风格歌词的(虽然大多不怎么样)。
还有将其作为背景音乐,制作成各种唯美或沙雕视频的。
张伟的《小星星》和那段不知名的吉他指弹,几乎成了蓝星当下最火的“神曲素材库”。
各大音乐类综艺节目和选秀节目,也纷纷向《萌娃驾到》节目组发来橄榄枝,希望能邀请张伟担任特邀嘉宾或评委。
当然,这些邀约,无一例外,都被张伟(通过李剑秀)给拒了。
“咸鱼爸只想当咸鱼,勿扰。”——这几乎成了星耀娱乐公关团队的标准回复模板。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张伟越是低调,越是拒绝,外界对他的好奇心就越是旺盛。
他那“咸鱼”的外表下,到底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才华?
这个问题,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试图一探究竟。
(http://www.tianyask.com/book/dT0dNP.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