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的冷光管嗡嗡作响,林浩揉着酸涩的眼睛,盯着手机里的工作群。项目经理的消息像催命符:“今晚必须解决服务器异常重启问题,日志里有奇怪的‘1980’报错代码。”他摸向背包侧袋,那里装着父亲临终前塞给他的生锈地质锤,木柄刻着“深勘三队”字样——那是1980年深圳基建初期的王牌勘探队。
末班车进站的提示音比平时低沉,车门打开的瞬间,有穿卡其色工装的男人肩扛铁镐侧身而过,腰间的帆布包渗出暗红色泥浆,滴落的痕迹在地面汇成“奠”字。林浩愣住了,那人戴的“上海牌”手表、别在胸前的“三转一响”徽章,正是父亲老照片里的行头。
车厢内空无一人,只有最后一排坐着个穿的确良衬衫的中年人,膝盖上放着泛黄的工程日志。林浩坐下时,瞥见日志标题栏写着“深圳河改道工程·1980年11月”,墨迹在灯光下泛着水痕,像是被珠江潮水浸透过。
“年轻人,去后海湾吗?”中年人突然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里带着金属般的颤音,“我们当年在那炸山,每天要喝三斤盐水。”他卷起裤腿,露出小腿上蚯蚓状的疤痕,“这是被钢筋扎的,土里冒出来的钢筋,比人胳膊还粗。”
林浩这才注意到,中年人的工装裤口袋露出半截红色雷管——那是1980年代基建常用的“火雷管”,现在早被电子雷管取代了。更诡异的是,对方胸前的“三转一响”徽章上,“缝”字的绞丝旁少了一点,变成了“纟”加“逢”的异体字。
00:20,地铁驶入鲤鱼门隧道。
窗外的黑暗中突然浮现出橙黄色的灯光,那是搭建在半山腰的竹制工棚。林浩看见无数穿卡其工装的工人在搬运石块,他们手中的铁镐和父亲的地质锤一模一样,齐声喊着号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中年人突然剧烈咳嗽,鲜血滴在工程日志上,晕开的血迹显形为深圳河改道的施工图。林浩惊讶地发现,图纸上的隧道走向与现实中的11号线完全重合,但标注的开工日期是“1980年11月19日”——正是他父亲失踪的日子。
“深勘三队的人,都没活过那个冬天。”中年人用袖口擦血,露出手腕内侧的蓝色刺青,那是朵正在凋谢的勒杜鹃,“我们炸山时炸出了阴河,水里漂着穿清朝马褂的骸骨,手里攥着‘迁界令’的残片。”
林浩想起父亲的遗物里有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用红笔圈着“迁界令”三个字——那是1662年清廷为断绝沿海抗清势力下达的迁海令,深圳所在的“新安县”曾因此荒废近三十年。
地铁突然剧烈颠簸,林浩的手机掉在地上,屏幕映出身后的景象:整节车厢都坐满了基建工人,他们的脸被安全帽阴影遮住,每个人膝盖上都放着工程日志,日志封面的“深勘三队”字样在幽光中渗出铁锈色。
“看!”中年人指向窗外。
隧道岩壁上浮现出密密麻麻的刻痕,那是用铁镐凿出的求救信号:“我们被困在1980年”“水里有东西在抓脚”“别用TNT炸第三座山”。更惊人的是,刻痕之间嵌着人的指甲,每个指甲上都涂着己经褪色的红色指甲油——那是属于女性的痕迹。
00:30,地铁停靠前海湾站。
车门打开的瞬间,穿卡其工装的男人再次出现,这次他摘下了安全帽。林浩倒吸冷气——那是张没有五官的脸,只有额头上刻着“奠”字,血水正从刻痕里源源不断地渗出。
中年人拽住林浩的手腕,力气大得惊人:“记住,别让他们用电子雷管炸‘阴河入口’。”他翻开工程日志最后一页,里面夹着半张照片,背景是1980年的后海湾工地,人群中举着地质锤的青年正是林浩的父亲,而他旁边站着的女人,竟穿着现代的冲锋衣,胸前挂着“深勘三队”的工作证,姓名栏写着“林浩”。
“你看,当年我们就见过你。”中年人露出森然的微笑,“或者说,你见过我们。”
地铁突然响起紧急制动的刺耳声响,林浩被甩向一旁。再抬头时,车厢里只剩他一人,中年人的工程日志摊开在座位上,最后一页多了行血字:“1980年11月19日,深勘三队37人全部失踪,现场仅存地质锤1把、红色指甲油瓶1个。”
他颤抖着摸向背包,父亲的地质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瓶红色指甲油,瓶身上印着“上海日用化学西厂出品”,生产日期是1980年10月——父亲失踪前一个月。
地铁再次启动,广播里传来模糊的报站声:“下一站,阴河站。”林浩望向窗外,隧道壁上的勒杜鹃突然全部盛开,血色的花朵沿着轨道延伸,尽头处的石门上刻着“深勘三队临时驻地”,门把手上挂着的,正是他那把生锈的地质锤。
清晨的阳光洒进车厢时,林浩趴在工作台上醒来。电脑屏幕显示着未完成的代码,右下角弹出新闻推送:“深圳地铁11号线隧道维修发现神秘空间,内有1980年代基建工具及女性化妆品残留。”
他点开附件照片,瞳孔猛地收缩——那些铁镐、安全帽、红色指甲油瓶,正是昨晚在地铁上见过的物品。更震撼的是,其中一张照片里,地质锤的木柄上隐约有新刻的痕迹,放大后是一行小字:“浩儿,别靠近11号线第37号隧道,那里有……”
手机突然收到条彩信,发件人是“父亲”。画面里是1980年的后海湾,年轻的父亲举着地质锤指向海面,远处的雾气中,隐约可见现代深圳的摩天楼群。而在父亲脚下的礁石上,用红色指甲油写着:“迁界令阴魂借基建还阳,阻止他们用电子雷管炸开时间裂缝!”
林浩摸向口袋,那瓶红色指甲油不知何时变成了青铜质地,瓶盖上的勒杜鹃花纹与延安路高架龙柱的云纹、荔湾蟒袍的蟒纹形成连锁图案。他突然想起中年人说的“三转一响”徽章——“缝”字少的那一点,正是简书碎片的形状。
办公桌上的日历显示今天是11月19日,电脑右下角的时间跳到00:00,服务器再次异常重启。这次的报错代码不再是“1980”,而是一串不断跳动的数字,最终定格为“37”——那是深勘三队失踪的人数。
走廊里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像是有人拖着铁镐在走动。林浩想起父亲的地质锤上刻着“37”这个数字,突然明白那不是队号,而是每个失踪者的死亡编号。
窗外,深圳河波光粼粼,远处的后海湾正在建设新的地铁延伸线。林浩知道,在某个被炸开的山体里,在1980年的阴河水中,深勘三队的37个灵魂还在等待,等待有人能阻止“三转一响”的齿轮再次转动,阻止简书碎片的共鸣唤醒更古老的禁忌。
而他,正是那个被选中的“时间修复者”——从上海的电梯、外滩的钟声,到广州的鬼楼、深圳的地铁,所有的线索都在指向一个真相:青铜简书的碎片正在深圳汇聚,而11号线的第37号隧道,就是开启下一段禁忌的钥匙。
(http://www.tianyask.com/book/ddNNt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