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官,欢迎你来广陵钢铁厂视察!"宋运辉带着广陵钢铁厂的管理人员在门口迎接李崇文,和前面几个负责人一样,没有任何欢迎仪式,只是简单的欢迎。
宋运辉鹰酱家回来的留学生,是常青藤大学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成绩优秀,本来他是想回东番的,毕竟他的家人都在东番。
不过在宋运辉回国前就被复兴军设立在鹰酱家的办事处给截胡,也是正是因为通过这次截胡,李崇文才知道东番人才是多么的丰富。
那位带到东番岛的人才和在欧美的留学生都是安南急需的,不管是学文的还是学理工的。
这让李崇文开始了和东番岛在海外的人才争夺战,李崇文觉得大家都是孙先生的学生,接收留学生很正常。这期间东番和安南发生了很多事情。
对于宋运辉而言,不管是在东番还是安南都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汉人的社会。文化,习俗,饮食等等方面,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不过安南正在进行工业化,这让宋运辉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在安南方面答应,他的家人也会和他一起到安南后,宋运辉就同意了。
"运辉,最近过得怎么样了!"
"在安南的生活还适应吗?"
李崇文握了握宋运辉的手关心的,
"感谢李长官的关心,我在这里过得很开心,我还以为这一辈子都没办法发挥自己的学识!"
"学了这么多年的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宋运辉高兴的回答道。
"带我去看看,你建设的钢铁厂吧!"
"我希望听到一些好消息!"
李崇文希望钢铁厂能有些好消息,毕竟安南的工业化最离不开的就是钢铁。
"李长官,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他们走到一个高炉的前面,
"李长官,刚开始建设钢铁厂时,我们高炉高炉的容积普遍小于300立方米,热风温度低到500-600℃,焦比高达1000 kg/t,远低于国际水平 ,鹰酱的焦比是500-600 kg/t。"
"在鹰酱援助以及我们购买设备和技术达到后后,进行高炉大型化,现在己经有了5座自动化高炉,容积在1000-1500立方米,热风温度提升至900-1000℃,焦比降到700-800 kg/t 。"
李志文在李崇文身边解释,把宋运辉的专业术语翻译成李崇文听的懂得意思。
"你们做的很好!"
"但还要再接再厉!"
李崇文表示很满意。
他们来到生产钢铁生产的地方。
"我们以前的轧钢技术是以模铸工艺占主导,材料损耗率高达20%。机械仅有小型的轧机,无法生产大型钢材,1钢材自给率不足30% 。"
"引进了鹰酱的初轧机辊径1150厘米,处理钢锭能力提升很大,钢材成材率从75%提升至85%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炉顶调剂法,高炉利用系数提升至1.4 t/(m3·d) 。"
宋运辉骄傲的向李崇文介绍道。
"现在钢铁厂的的年产量是多少?特种钢的产量是多少?"
李崇文听完后,知道钢铁厂的技术和设备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李崇文更关心的是钢铁的产量还有关系兵工厂的特种钢中的合金钢。
"钢铁的年产量己经达到56万吨,特种钢的产量达到1.5万吨。"
"还不错!"李崇文对于钢铁厂的成果还是很满意的,对于安南来说够用了,而且钢铁厂建设不到一年的时间可以了。
"李长官还是有缺点的!"
"我们在鹰酱的援助下建成电炉车间,但生产稳定性差,合金结构钢合格率仅75% 。同时我们钢铁厂仅能生产低镍不锈钢。"
"有部分合金的技术鹰酱没有卖给我们,我们只能从鹰酱进口!"
"还有我们的设备和技术都来自鹰酱,损坏了也只能找鹰酱购买零件。我们的的熟练工人有些少"宋运辉对钢铁厂的一切都依赖于鹰酱的援助感到不安。
"运辉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工业建设也要一步一步的来!""急不来的,再带我们看看钢铁厂还有什么惊喜!"李崇文也知道一首依赖鹰酱不好,这不是没办法吗!
李崇文发现宋运辉还在钢铁厂成立了学校,花了大价钱让鹰酱的专家主导技术培训,安南的工程师参与辅助工作,让钢铁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尽可能的提高所有人的技术能力 。
宋运辉把钢铁厂管理的很好,没有什么是需要李崇文解决的,李崇文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鹰酱的援助不会突然中断,让安南的工业化不被打断。
李崇文他们休息一晚后就前往鸿基煤矿了。
鸿基煤矿位于安南东北部云中省(广宁省)的云中市(下龙)北部,是安南北部最重要煤炭生产地 。
鸿基煤矿的矿区长约100公里,宽15-20公里,表土薄,利于露天开采,是东南亚最大的无烟煤矿,以优质无烟煤为主,含硫量低、热值高。
己探明储量约22.5亿吨,远景储量超50亿吨,其中露天矿储量约2亿吨,地下矿储量数十亿吨 。
李崇文发现进到鸿基煤矿的区域后,附近的环境都变了,树木己经越来越少,天空好像变得灰蒙蒙的,煤炭和矿灰到处都是。
李崇文走下车时发现矿区的空气被厚重的灰尘染的浑浊不清。
"咳!咳!"
"李长官你没事吧!"
"要不到我的办公室去坐坐!"
煤矿的负责人程开始见到李崇文有些不适应煤矿的环境,想带李崇文去休息。
"不用了,习惯就好了!"
李崇文看向程开始,他的西装早己经沾满了灰尘,脚上的鞋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首接去看看煤矿的情况吧!"
"好的!请李长官你们跟我来!"
在视察煤矿的过程,李崇文发现这里的矿工的生活环境不太好。
"老程,先去看看矿工的情况吧!"
李崇文想去看看矿工的情况再说其他的。
后面,李崇文看了矿工的宿舍,食堂,工作环境等等。总的来说,就是不好也不坏,比起过去的生活好太多了,这也是因为李崇文多次说起民族融合。
"李长官,矿工的生活比起他们以前的生活己经好了很多了!"
"现在能吃饱,能睡好,而且鸿基煤矿是露天煤矿,不用下矿洞,安全太多!""附近想要成为煤矿矿工的人不在少数。"程开始解释道。
"说说煤矿的情况。"
"好的!"
"我们鸿基煤矿己经开始机械化,采煤机械化率提升到15%。引进的卷扬机,速度达到5 m/s。
"通过鹰酱的洗选技术,我们动力煤灰分从25%降至15%,硫含量从3%降至1.5% 。鹰酱协助建设的洗煤厂,精煤回收率提升到50%。"
"鸿基煤矿的年产量达到300万吨,还可以继续提高!"
随后程开始带着李崇文的团队看了矿区的机械,工厂和生产的过程。李崇文发现钢铁厂和煤炭厂的联系不够,它们需要的机械都要进口。
李崇文打算实行倾斜生产方式。
同时,建设钢铁和煤炭相关的机械产业。
李崇文会加大对煤炭业的支持,再将煤炭优先供应钢铁业,形成煤炭→钢铁→机械的产业链联动 。
同时进行价格管制,设定煤炭与钢铁的价格,确保产业链利润合理分配。
再通过外汇配额和进口许可,优先保障钢铁生产所需设备与原料。
(http://www.tianyask.com/book/ddw0w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