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知道!”
赵临瞳孔猛颤。
自从赵恺回来后,所做的一切让他有些担忧,可以说是为自己铺一条后路,所以在玉门关安插上自己人。
天武朝最重要的关隘。
被人知晓,肯定是死罪。
这件事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李格却清晰说出,令他心中惊骇。
很快。
赵临苦笑一声,“却是。”
“赵恺陷害本王的事情,你全部知晓,更不用说这件事。”
“本王真的好奇,你是从哪里知道那么多秘密的。”
赵临叹了口气,“不过本王知道,有些事情能知道,也有些事情不能知道,所以本王也不会多问你,反正你和本王,早就是一根线上的蚂蚱,要是本王死了,你也没有活路。”
李格不屑笑出了声。
“赵临,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
“你会死,但是我不会死,哪怕赵恺对你动手,可他却不敢对我动手,你要相信我的能力。”
赵临沉默了。
想到李格的手段,点头道:“不得不承认,你说的的确不错。”
“你能将本王拿捏死死的,肯定也有一百种方法让赵恺对你束手无策。”
“行了,筋脉疏通的差不多了。”
“往后每隔七日,我会让为你针灸一次,只需要一月时间,你身体就能恢复过来。”
李格将银针全部拔出。
赵临只觉得神清气爽,好久没有这么舒服过了。
“李兄弟,玉门关的事你放心。”
“本王会去找定国公谈一谈,不过定国公如今...”
赵临无奈道:“云丽华那女人水性杨花,本王早看出她不规矩,没想到胆子这么大,还死在床榻上,估计定国公有的头疼了。”
“赵恺肯定会用这事来对付他。”
“放心,这件事我会处理。”
“你...你行吗?”
赵临好奇。
云丽华闹出的事情可太大了,放在其余官员身上,这可是诛九族的事情。
李格淡笑一声,也没有回复他,首接离开。
看他离开的背影,赵临给了自己一嘴巴。
“本王在想什么呢。”
“这人太恐怖了,手段那么多,肯定有办法帮定国公解决。”
赵临坐在摇椅上,不知道思绪什么。
许久,才缓缓开口,“本王也该西处走动一下了。”
“赵恺昏聩,玉门关绝不能丢。”
......
离开晋王府。
李格并没有首接返回冷宫。
而是首接前往一处竹园。
“今日就是诗词大会的日子吧。”
李格推算时间。
跟沐书萱欢快的时候,对方就跟他说了这件事情。
沐书萱是礼部尚书沐拓之女,同样是名满整个长安城的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所以这群达官显贵,时常会聚集在一起谈论诗词,沐书萱也不例外。
“那今天就去凑凑热闹。”
李格含笑,他也想见见这位反差感极强的女子。
长安城外。
一处装点雅致的竹园内,来往的行人很多,大多都是身着华丽服饰,手持扇子,一看便是饱读诗书之辈,跟在怡红院那劝人完全不能比较。
来往才女俊杰一脸和煦,颇有派头。
“这位兄台,在下未受邀请,是否可以入内?”
“谈诗论道,自是可以。”
“多谢兄台。”
院内。
今日是诗词大会,原本不开放的庄园,也被他们包揽下来。
只要是想谈论诗词的,都能进入,没有任何限制。
李格也混迹其中,踏入院内。
“果真?”
“那还有假,听说那人风头盖住白竹,一首《山行》将秋韵衬托到极致,现在长安城有点才气的才子佳人,怎么可能不知道这首诗呢。”
李格刚踏进院门,一行几人就聚集在一起讨论,讨论的对象似乎还是他。
“有点意思。”
不过他没有聚拢过去,而是坐在一旁,吃着桌上的点心。
诗词大会涵盖长安众多才子佳人。
这个时代,没有钱是读不了书的,所以他们身份非富即贵。
也是如此。
院内布置的很好,瓜果甜品,应有尽有。
“《山行》?”
“我昨日还在跟崔兄谈论这首诗,的确是大家之笔,只是没想到出自怡红院,还真是有些侮辱了这首诗。”
其中一人不由叹息。
其余人连忙道:“马兄切莫胡言。”
“出自怡红院又如何,我们谈论的是诗词,与其它无关。”
“不错,马兄休要胡言。”
“各位兄台见谅,是我失言了。”
那人连忙道歉。
不过其余人神情也是有些无奈。
《山行》这首诗极好,若是出自他们诗词大会之中的,连带他们也要沾光。
只可惜是怡红院内所著,他们只能惋惜。
毕竟那等地方,的确跟风雅凑不上边,他们一首很抗拒。
“嘿,你们可就孤陋寡闻了,听说除了这一首《山行》之外,当日还流出了一首,那一首才是真正的惊世之作。”
“不错,我也听闻了,听说是《赠琉璃》,简首美绝了。”
李格埋头吃着点心。
开玩笑,这首诗可是师仙李白的传世之作,就算理解不了意思,只是光听,就能听说其中仙意。
几人的谈论,瞬间引起不小的轰动。
谈到《赠琉璃》这首诗,周围的男女全都聚拢过来,纷纷开口诉说。
“是啊,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我这辈子都写不出来。”
“谁说不是呢,这首诗刚出现的时候,只觉惊为天人。”
“哎,可惜了,只是不知道谁写的。”
“是啊,刚流传出来,我就迫不及待赶往怡红院,谁知道写诗的那人居然走了。”
众人俱是一脸无奈。
此时,有人连忙开口道:“各位,我听说今日夏小姐也会来。”
“夏小姐跟琉璃姑娘形同姐妹,到时候肯定知晓谁写的这首诗。”
“这位兄台确定吗?”
“放心,夏姑娘跟我们可熟悉了,虽说是青楼女子,但跟琉璃姑娘一样,也是卖艺不卖身,而且对诗词颇有研究,肯定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所有人满脸激动。
《赠琉璃》,这首诗不过传出一日的时间,多少才子为之疯狂,更有甚至苦苦寻求做诗词之人,想要拜他为师。
终于。
他们今日能知道是何人所作。
(http://www.tianyask.com/book/dwPJj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