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公鸡打鸣的声音划破了清平村的宁静。嬴政早早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准备前往生产队。经过昨日的劳作,他的身体虽还有些酸痛,但精神却格外。
出门时,苏瑶也刚好从屋内走出,她手里拿着一个布包,看到嬴政,笑着递过去:“给,我昨晚烙了几张饼,你带着,干活饿了就吃点。”嬴政接过布包,触碰到苏瑶手指的瞬间,心头微微一动。他轻声道:“多谢,你费心了。”苏瑶脸颊泛红,轻轻摇了摇头:“快去吧,别迟到了。”
来到生产队,社员们己经陆续到齐。李大山看到嬴政,点头示意,随后开始分配当天的任务。嬴政被安排和几个社员一起去给刚播种的庄稼施肥。
施肥过程中,嬴政发现大家的施肥方式比较粗放,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块土壤肥力的差异。他皱了皱眉,停下手中的活,对身旁的社员说道:“大伙且慢,我瞧这施肥一事,若是能根据土壤的肥瘦程度,合理调整肥料用量,既能节省肥料,又能让庄稼长得更好。”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社员王伯疑惑地问道:“嬴政啊,这咋个判断土壤肥瘦啊?咱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干的,没出过啥大问题。”嬴政笑了笑,耐心解释道:“王伯,您看这土色,颜色深些、手感松软肥沃的地块,肥料可以少施些;那些土色浅黄、质地紧实的,就得多施些。就好比人吃饭,饭量大的多吃点,饭量小的少吃点,庄稼也是一个道理。”
嬴政边说边蹲下身子,抓起几把不同地块的土壤,向大家展示如何辨别。社员们听他这么一说,似懂非懂,但看他说得头头是道,也都愿意尝试一下。在嬴政的指导下,大家调整了施肥方法。
然而,刘福此时却在一旁嗤笑:“哼,故弄玄虚,我看这庄稼最后还不是得靠老天爷赏饭吃。”嬴政没有理会他,继续专注于手中的工作。他知道,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用实际成果才能堵住刘福的嘴。
忙完施肥的活儿,生产队又接到公社的通知,要派人去参加一个农业知识讲座。李大山思量再三,决定派嬴政去。一来嬴政昨天提出的挖沟渠建议虽然未被完全采纳,但也显示出他有想法;二来他想给嬴政一个在外面学习、增长见识的机会。
嬴政得知这个消息,心中欣喜。他深知知识在这个时代的宝贵,任何一点新的农业技术或理念,都可能成为改变清平村现状的契机。他满怀期待地来到公社礼堂,里面己经坐满了来自各个生产队的代表。
讲座由一位从县城请来的农业专家主讲,内容涵盖了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病虫害防治以及科学灌溉等诸多方面。嬴政听得如痴如醉,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重点内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信息。这些知识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久旱后的甘霖,为他心中改造清平村的蓝图增添了更多细节。
讲座结束后,嬴政没有立刻离开,而是主动上前向专家请教一些清平村面临的实际农业问题。专家见他如此好学,也很乐意帮忙解答。两人交谈甚欢,专家还赠送给他几本最新的农业技术手册,并鼓励他在农村好好干。
嬴政怀揣着珍贵的资料回到清平村,己是傍晚时分。村里的知青和社员们看到他回来,都围了过来,好奇地打听讲座的内容。嬴政兴奋地把所学的新知识一股脑儿地分享给大家,讲到激动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咱们若是能引进专家说的那种高产小麦品种,再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以后村里就不愁没饭吃了。”
众人听了,也都跟着激动起来,纷纷议论着如何实施这些新计划。但刘福却依旧泼冷水:“说得容易,那些新品种哪是咱们轻易能弄到手的,再说了,搞那么多新花样,要是失败了咋办?”
嬴政看着他,神色坚定地说:“不尝试,就永远不会有成功的可能。咱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固步自封,清平村要想发展,必须迈出这一步。”苏瑶也在一旁帮腔:“我相信嬴政,他不会平白无故让大家冒险的。”
在众人的争论声中,天色渐暗。李大山站出来说道:“大家都别吵了,今天先这样,嬴政提的这些事,咱们队委会好好研究研究,明天再议。”众人这才散了去。
回到知青点,嬴政顾不上休息,借着昏黄的油灯,仔细研读起专家赠送的手册。苏瑶给他端来一碗热水,坐在旁边陪着他。看着嬴政专注的模样,苏瑶心中满是倾慕:“嬴政,你今天累了一天了,早点休息吧。”嬴政抬起头,看着苏瑶,眼神中透着感激:“我不累,这些知识太重要了,我得尽快吃透,好为村里做点实事。”
窗外,夜色笼罩着清平村,偶尔传来几声虫鸣。屋内,嬴政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他深知,自己手中的这些资料,承载着清平村未来的希望。只要充分利用好知识,他有信心打破眼前的困境,让清平村走上富裕之路。而他与刘福等人的观念冲突,也将随着实践的检验,逐渐明朗化。此刻,他唯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自己的计划。
(http://www.tianyask.com/book/jTwwjw.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