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推移,村子与外界的联系愈发紧密,新的思潮与技术如同潮水般涌来。上级为了助力村子发展,派来了一支农业技术专家团队,还带来了诸多先进的农用器械,意图彻底改变村子传统的农耕模式。
这些器械一进村,便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一台台崭新的拖拉机,威风凛凛地停放在晒谷场上,锃亮的机身在阳光下闪耀;还有播种机、收割机,设计精巧,功能神奇,让从未见过这般“大家伙”的村民们惊叹不己。年轻人们兴奋地围在周围,听着专家们讲解操作方法,眼中满是憧憬与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上手一试。
“有了这些机器,咱以后种地可就轻松多了,再也不用像老一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累得首不起腰咯!”一位年轻小伙激动地叫嚷着,话语中满是对新技术的向往。
嬴政同样来到了现场,看着这些钢铁巨兽,心中亦是震撼不己。但震撼之余,他更多的是担忧。在他的观念里,农事乃国之根基,需精耕细作、顺应天时,这些冷冰冰的机器,能像人一样细致入微地感知土地的需求吗?能在春种秋收的每一个环节,都倾注进农民对土地的深情吗?
专家团队看出了嬴政的疑虑,主动上前向他解释:“您别担心,这些器械都是经过科学研发、反复试验的,不仅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您看这拖拉机,耕地又深又匀,比人工快上好几倍;播种机精准播种,能节省大量种子,还能保证出苗齐整……”
嬴政微微点头,却依旧眉头紧锁。他深知效率提升的重要性,可内心深处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试用阶段,年轻人们争先爬上拖拉机,在专家的指导下,启动机器,缓缓驶向田间。一时间,田野里机器轰鸣,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只见拖拉机身后,翻开的泥土如黑色的波浪,规整而高效。年轻人兴奋地呼喊着,感受着新技术带来的强大力量。
而村里的老人们却站在田埂上,默默地看着这一切。他们眼中有新奇,更多的却是不舍与迷茫。这片土地,他们用双手抚摸了一辈子,每一寸土壤都熟悉得如同自己的肌肤,如今这些机器横插一杠,让他们觉得仿佛失去了与土地最亲密的联系。
“这机器弄出来的地,能有咱亲手耕的好?咱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地的,不也养活了一大家子。”一位老者摇头叹息,话语里满是对传统农耕方式的眷恋。
嬴政站在两者之间,内心十分纠结。一方面,他明白技术革新是大势所趋,村子若想发展,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另一方面,他又不忍心看到那些承载着先辈智慧与情感的农耕传统就此消逝。
夜晚,村子里召开了一场关于新技术推广的讨论会。灯火摇曳下,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议论纷纷。
年轻人激情澎湃地发言:“我觉得咱得赶紧全面推广这些新技术,让咱们村早日富起来。现在都啥年代了,还守着老一套种地,只会越来越落后。”
老人们则忧心忡忡:“可不能瞎折腾,万一这些机器不靠谱,把庄稼种坏了咋办?再说,咱这老手艺要是丢了,以后想回头都难咯。”
嬴政沉思良久,缓缓开口:“诸位莫要争执,新技术自有其优势,能助我村快速发展,此乃不容置疑。然,传统农耕技艺亦为我村世代所倚重,饱含心血,不可贸然弃之。吾以为,可先行小范围试用,将新技术与传统技艺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寻得一条最适合我村的发展之路。”
嬴政的话让喧闹的会场暂时安静下来,村民们陷入沉思。许久之后,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认可这个折中的方案。
从那之后,村子里划分出几块试验田,一部分由年轻人操作新技术器械耕种,另一部分依旧采用传统农耕方式。嬴政则时常穿梭其中,观察记录,努力探寻两者融合的最佳节点。在这个过程中,观念的碰撞仍时有发生,但随着庄稼的茁壮成长,村民们逐渐看到了希望,开始慢慢接受新与旧并非完全对立,携手共进或许才是通向未来的光明坦途。
(http://www.tianyask.com/book/jTwwjw.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