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018章 家书异象

天涯书库 更新最快!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PTTd.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从薪火馆离开,李渔几人心情略带沉重地回到宿舍。

大学毕业,几人也要天各一方,再聚不知何时。

“李渔!有你的信!”

宿管大爷洪亮的声音突然在楼道响起。

在前世,信件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己经很少使用,李渔己经有多年没见过信了。

没想到,在这个和前世差不多的蓝星,竟然再次收到了信。

李渔起身下楼。

拿到手的是一封略显厚重的挂号信,信封是那种老式的牛皮纸,字迹熟悉而工整。

是原主父亲的笔迹。

回到宿舍,在三个舍友好奇的目光下,李渔拆开信封。

里面是几张折叠整齐的信纸。

展开信纸,原主父亲那略显拘谨却一笔一划透着认真的字迹映入眼帘。

渔儿:

见字如面。

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你妈前些日子着了点凉,咳嗽了几声,己无大碍,喝了姜汤便好了。

我和你妈身体都结实。

前些天在电视上看到你了,国家台那个女记者采访的。

你妈一边看一边抹眼泪,说咱家渔儿出息了,上大电视了,说话有水平。

就是看着瘦了些,是不是学校伙食不好?

钱够不够花?

别省着,该吃吃。

你写的诗,那些个泰山、华山、黄河,我和你妈也看了新闻,真好看!

虽然不太懂,但听着就觉得有劲!

是好东西!就是…就是动静太大,看着怪吓人的,你自己当心身体。

快毕业了,工作有着落没?

没有也别急,慢慢找。

咱家不求大富大贵,稳稳当当就好。

实在不行,回来,家里总归有口饭吃。

你妈让你天热了别贪凉,睡觉盖好肚子。

……

信不长,絮絮叨叨,全是琐碎的平安和朴实的挂念。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对儿子惊天成就的过度渲染,只有一些看似平常的关怀,和最朴素的叮咛。

李渔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鼻尖莫名有些发酸。

信纸粗糙的触感,字里行间熟悉的语气,像一股温热的泉水,无声地浸润了他这些日子因盛名而有些漂泊的心。

那些喧嚣的赞誉、无形的压力、对未来的茫然,在父母这封平实的家书面前,似乎都变得轻飘飘了。他放下信纸,铺开一张素白的宣纸。

没有刻意去想,心中那股被家书勾起的、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与亲情的暖流,自然而然地找到了出口。

稍作思考后,笔走龙蛇:

“河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袁凯的《京师得家书》,在此时是如此的合适。

当然,李渔家不住长江边,因此把“江水”改成了“河水”,倒也合适。

待李渔含笑,悄然间,一缕微风,悄无声息地从李渔手指间穿过。

同时,一股蒙蒙的微光,从李渔手中的书信上泛起。

那光芒十分微弱,但在阳光下,竟也能让人清楚地看见。

那情景,好似烛火在同大日争辉般,令人惊叹!

天空上,一条大河悄然间出现,蜿蜒流淌。

河水上方,一个个文字缓缓浮现,字迹朦胧间,有毫光浮现,让人看不清内容。

但李渔知道,那正是他手中这封信的内容。

片刻后,一篇古诗出现在天际。

李渔心中一动,口中轻吐出几个字来:舜城得家书。

瞬间,这五个字又出现在天空中,那篇古诗上方。

“天…天啊!”

张飞张大了嘴,指着天空中的异象,喉咙似乎被堵住般,发不出完整的声音。

李响的眼睛瞪得溜圆,死死盯着桌上那张,散发着柔和光芒的稿纸,又看看窗外,整个人都懵了。

陈明猛地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眼睛,再戴上,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才…才气争辉…又是才气争辉!你可真是…”

他猛地看向李渔,镜片后的目光,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和一种深深的明悟。

周围宿舍里的学生们,疯了似的冲出去,仰望着天空,惊呼声响彻校园。

“快看!那是什么光?”

“一条大河在流?”

“看着像黄河,和先前看过的差不多!”

“哎,我记得你是南方人,以前也没来过北方,什么时候去看的黄河?”

“不是,兄弟,你的脑子不好使的话,可以给它放生了……”

“这,这不会是……”

“才气争辉!又是才气争辉!我看过的”

“废话,我今天也见过,好像薪火馆谁没去一样”

“从李渔他们宿舍楼传出来的!”

“我的妈呀!这才过去几天啊,又来一次?!”

校园瞬间被点燃!

无数手机镜头对准了天空中的异象。

不久后,网络再次沸腾。

“李渔”、“舜城得家书”、“异象再现”、“梅开西度”以恐怖的速度冲上热搜!

张飞凑过来一看,挠挠头:“渔哥,你牛,不过,这诗看着有点心酸又有点暖乎?想家了?”

李渔小心地将墨迹吹干,轻轻折好,放进贴身的衣袋里,轻笑了一下。

当晚,宿舍几人大醉一场。

第二天一早,几人互相道别,各自踏上去路。

……

洛都。 李渔背着一个简单的双肩包,随着人流走出出站口。 远远地,就看到了那两个踮着脚、在接站人群中努力张望的身影。

父亲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背脊似乎比记忆中更弯了些,但眼神依旧明亮,一眼就锁定了他,用力挥了挥手。

母亲则穿着那件熟悉的碎花短袖,手里还攥着个布袋子。

看到李渔的瞬间,眼睛就红了,脸上却绽开无比灿烂的笑容,也使劲地挥着手。

看着眼前两人那熟悉的面容,似乎和前世自己的父母一个样子,李渔内心的最后一丝隔膜,也在悄然间破碎。 “爸!妈!”

李渔快步穿过人群,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哎!回来了!回来了就好!”

母亲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上下打量着,眼眶更红了。

“瘦了!肯定没好好吃饭!走,回家!妈给你炖鱼!买的最新鲜的!”

父亲没说话,只是用力拍了拍李渔的肩膀,接过他肩上的背包,动作很自然。

李渔注意到父亲粗糙的大手上,又多了几道新划的口子。

坐上吱呀作响的旧公交车,穿过熟悉的、带着岁月痕迹的街道。 回到家中时,己是下午。

不多时,饭桌上就摆满了母亲的拿手菜,最中央是一盆热气腾腾、奶白色的鱼汤。 “快,洗手吃饭!”

母亲忙不迭地招呼,脸上是抑制不住的高兴。 李渔洗了手坐下,看着满桌的饭菜,再看看父母关切而满足的眼神,一路奔波的心彻底安定下来。

他拿出手机,翻出在“薪火”馆前拍的那张照片。 “爸,妈,你们看,”

他把手机递过去,“这就是我们学校新建的馆,里面放着那块写了诗的黑板。开馆的时候挺热闹的。”

父母凑过头,眯着眼看着小小的手机屏幕。

母亲看着那天空的异象和密密麻麻的人群,啧啧称奇:“哎哟,这么多人!真好看!这金光闪闪的,跟神仙显灵似的!”

她不太懂诗,只觉得场面壮观。

父亲看得更仔细些,他指着照片上展柜里的黑板,又看看屏幕上那些奇异的文字光芒,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这东西…放学校里好。这么多人念着,看着就好。”

他也不懂什么文脉传承,但他朴素的认知里,好东西被很多人珍视、传承,就是对的。

吃完饭,李渔回到自己的卧室。

书桌上摆放着一些书籍,一切都和他离开时一样。

他从背包里拿出那幅小心卷好的《舜城得家书》手迹,展开,轻轻放在书桌上。

“河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墨迹温润,带着他书写时的情思。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PTT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
天涯书库 有求必应!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PTTd.html 全文阅读!天涯书库,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