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
周鼎苍老而激动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慨和洞悉,透过话筒,清晰地传遍全场,也传到了心如死灰的张放耳中。
“一日之内,西湖荷畔,即兴三首,首首异象天成,意境迥异!”
“《江南》童趣野性,《采莲曲》含蓄灵动,《采莲歌》诙谐警世……李渔小友,你这是,要在这西子湖畔,再开一卷‘西湖诗史’不成?!”
周鼎的话,如同最后的惊雷,炸响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再开一卷“西湖诗史”?!
联想到泰山那“六合归游泰”的煌煌长卷,所有人看向嘉宾席上那个平静身影的目光,都充满了无与伦比的震撼,和一种近乎奢望的期待!
西湖的荷风,带着采莲女的歌声,和光影小船的余韵,温柔依旧。
而一场可能比肩泰山的诗篇盛宴,似乎才刚刚拉开序幕。
那平静落座的身影,在众人眼中,己化身为深不可测的诗海一般。
“三首……西湖诗史……”
周鼎那带着震撼与无尽期许的话语,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现场积蓄到顶点的狂热!
短暂的寂静,被更汹涌的声浪取代。
无数道目光灼热得,几乎要将特邀嘉宾席上的李渔融化。
李渔迎着这山呼海啸般的声浪,缓缓站起身。
他没有走向台前,只是立在嘉宾席旁。
目光再次平静地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因激动而扭曲的面孔,唇角微扬,依旧是那三个字,透过话筒清晰传出:
“这一首《采莲歌》,够吗?”
这一次,声音里听不出丝毫勉强或无奈,反而带着一种近乎玩味的平静。
“不够——!!!”
“再来!再来一首!”
“李渔老师!诗史!西湖诗史!”
“没听够!根本听不够!”
回应他的,是更加疯狂、更加整齐划一的嘶吼!
观众席彻底沸腾了,许多人激动地站了起来,挥舞着手臂,面红耳赤。
连评委席上,柳宗元也忍不住笑着摇头。
沈括院士眼中,闪烁着科学家发现新大陆般的光芒。
甚至一向持重的周鼎,苍老的脸上也露出了罕见的,带着鼓励和纵容的笑意,对着李渔的方向微微颔首。
张放瘫在台侧的阴影里,听着这震耳欲聋的“不够”,看着连评委都默许甚至鼓励的场面,最后一丝残存的意识也被彻底碾碎。
他像一摊烂泥,彻底失去了思考能力,只剩麻木的绝望。
李渔对台下狂热的目光和周鼎的颔首,回以浅淡一笑,目光再次投向波光潋滟的西湖深处。
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又仿佛只是在欣赏那片无边的碧色。
所有人的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他的视线,齐刷刷投向那片接天莲叶。
湖面上,采莲船依旧穿梭,但似乎不如先前那般激烈争抢,多了几分劳作后的闲适。
微风吹拂,荷叶轻摇,水波荡漾,一切显得宁静而悠远。
就在这宁静的画面中,一艘小巧的采莲船缓缓滑入众人视野。
船头站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身着与莲叶同色的青碧罗裙,梳着俏皮的双鬟,发间斜簪着一朵碧绿发簪,更衬得小脸清秀可人。
她正低头整理着船舱里,刚采下的莲蓬,嘴角噙着满足的笑意。
忽然,少女似有所感,抬起头望向岸边某处。
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岸边柳树下,一个穿着学生装的清秀少年正站在那里,似乎也在寻找什么,目光恰好与少女对上!
刹那间,少女的脸颊如同她发间的荷花般,“唰”地一下飞起两朵红云!
她像受惊的小鹿,猛地低下头,手足无措,连呼吸都忘了!
极度的羞涩让她下意识地想抬手掩面——
就在她慌乱低头的瞬间!
斜簪在发髻上的那朵碧绿发簪,竟因她动作过大,猛地一颤,从发间滑落!
噗通!
一声极其轻微,却又在众人屏息凝神中,显得格外清晰的水声响起——
那朵娇艳的荷花,首首坠入了船边的湖水中!
发簪在湖面上轻轻晃了几下,便缓缓沉入清澈的水底,只留下几圈细微的涟漪……
“啊!”
少女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慌忙伸手去捞,却哪里还来得及?
她呆呆地看着水面上那渐渐消失的涟漪,又羞又窘,脸颊更是红得要滴出血来,恨不得立刻跳进水里去。
岸边那少年似乎也看到了这一幕,脸上同样飞起红晕,想上前又犹豫,眼神里满是关切和不知所措。
这电光石火间发生的一幕,充满了青春的青涩、懵懂与猝不及防的慌乱,像一幅最生动的工笔小品,瞬间定格在无数人的眼中。
就在那朵菱花落水的涟漪即将消散的刹那——
李渔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青春情愫的温和,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如同湖面上拂过的清风,悠然响起。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PTT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