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众人议论纷纷,吵嚷的声音响彻会场。
但众人的目光,却下意识地投向嘉宾席上,那个站立于晚风中的身影。
李渔立于嘉宾席旁,他脸上那抹淡然的弧度依旧。
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无数张仍沉浸在感动中的面孔,声音透过话筒,带着一种尘埃落定般的宁静:
“这首《采莲曲》,够吗?”
这声“够吗”如期响起,众人这一次,却没有像先前那样起哄。
会场中,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底都涌起一股说不出的震惊和荒谬。
他,还有?
他竟然真的还有?
他到底有多少诗啊?!
现场寂静一片,先前屡屡起哄的人,此时也被震住,无法言语。
现场被一股莫名的气氛笼罩着。
就在这时,一声清脆中带着点幼稚的声音悄然响起,声音不在,但在这寂静的时刻,却足以让所有人听清。
只见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正躺在一位年轻女人怀中,面带怯意地看着李渔。
那女人脸上带着点尴尬,有些不知所措。
“哈哈,不够?那就再来一首?”
李渔轻笑一声,向着那小孩问道。
见那小孩子兴奋点头,他轻笑一声,将目光投向暮色渐浓的西湖深处。
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再次追随。
夕阳几乎完全隐没,天边只余一线黯淡的金红。
湖面笼罩在青灰色的暮霭之中,远山和保俶塔的轮廓化作深浅不一的剪影。
白日的喧嚣彻底沉寂,偌大的西湖沉浸在一种朦胧而静谧的黄昏氛围里。
天空那弯新月,光芒似乎比刚才更清晰了几分,静静地俯瞰着人间。
就在这时——
远处的荷塘深处,水声阵阵。
一艘艘满着莲蓬,略显沉重的采莲小船,正从连天的碧叶中缓缓驶出,准备归航。
船头船尾的采莲女们,动作带着劳作后的倦意,却也透着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满足。
她们的身影在暮霭中,如同移动的剪影,正驶向湖岸的某处。
这暮色归舟的宁静画面,与白日争渡的热闹,形成了鲜明对比,更透出一种劳作之后,归于安宁的生活气息。
天边那弯新月,无声地注视着这一切。
李渔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暮霭,落在了那些归航的采莲女身上。
他的脑海中,瞬间闪回昨夜所见:
月色如银,清辉洒满湖面,采莲女们驾着小舟,披着月光,穿行在静谧的荷塘间。
口中低声哼唱着不知名的乡谣,缓缓归家……
那份疲惫中的满足,喧嚣后的宁静,月光下的悠然。
与此刻眼前的暮霭归舟,和天边新月重叠在一起。
一种更深沉、更悠远的诗意,在他胸中酝酿。
他没有看台下,只是望着那片暮色中的归舟剪影,和天边的新月,清朗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平和力量,悠然响起: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诗句开篇,将采莲女的美丽与劳作联系起来。
以“吴姬”、“越艳”、“楚王妃”象征绝色,显出采莲女的风姿。
而她们在莲舟上争相劳作,水花溅湿罗裙,充满生动的烟火气与劳作之美。
随着诗句,异象悄然铺陈:
暮霭笼罩的湖面上,光影交织,浮现出身姿曼妙、面容模糊,却自带绝色韵味的采莲女虚影。
她们在光影莲舟上奋力划桨、采摘。
晶莹水花光影溅落在轻柔罗裙上,晕开深色水渍,动感十足,带着白日的余温。
李渔的声音微顿,目光仿佛从白日的劳作转向归途。
语调变得更加舒缓悠长,目光若有似无地,掠过天边那轮新月: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光影回溯间,清晨光影勾勒湖岸入口,娇艳荷花虚影在晨光中热烈绽放,热情迎接采莲女驾舟驶入荷塘深处,画面充满生机希望。
异象随之流转,时间在光影中滑向夜晚,暮色深沉,劳作结束。
光影画面中,采莲女小船满载莲蓬,正缓缓驶离荷塘,靠近暮色中的湖岸。
此刻,天空中那轮新月,仿佛受到了诗句的感召,其清冷的银色光辉,陡然增强了数倍!
一道无比凝实、璀璨的银色光带自月轮倾泻而下。
如同一条宽阔、温柔的银河光道,精准地铺洒在归航小船前方的水面上!
小船披着这圣洁的月华光道,平稳而安详地驶向暮色中的港湾。
现实的天象与诗意的异象,在此刻完美交融,将“月送归”的意境推向了极致!
整幅画面由白日的明媚喧嚣,归于月夜降临时的静谧安详,充满了劳作后的满足与归家的温馨。
当最后一句“月送归”的余韵消散,那自天而降、铺就水面的璀璨月光光道,也随之缓缓淡去,融入夜色。
整个会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近乎神圣的寂静。
晚风轻拂,荷香浮动。
所有人痴痴地望着异象消散处,又仰望天边那轮,似乎比刚才更明亮了几分的新月,灵魂仿佛还行走在,那条月光水道上。
白日争渡的汗水,暮霭归舟的疲惫,披上银辉的归途……
一种对平凡劳作最深沉的敬意,对生活本身最质朴的礼赞,如同无声的晚潮,淹没了每一个人的心房。
这份寂静,比任何狂热的欢呼都更有力量。
它源于心灵的共鸣,源于被诗与美彻底净化的震撼。
良久,才有低低的叹息声在晚风中响起:
“花迎入……月送归……”
“那条月光路……是天上的月亮在送她们回家……”
“劳作……归家……有花迎,有月送……”
“七首了……一天七首诗……”
“暮色中的终章……”
网络世界,早己被这第七首诗,引发的“月华铺路”异象彻底点燃!
#李渔西湖第七诗#
#月华送归#
#花迎月送神境界#
等词条瞬间登顶!
“月华铺路!我看到了!月亮真的变亮了!是诗引动了天象吗?!”
“‘争弄莲舟水湿衣’是汗水,‘月送归’是抚慰!一首诗写尽劳动者的一天与归宿!”
“这异象和现实月光结合!美到灵魂出窍!”
“七首!七种意境!终以‘月送归’安详落幕!西湖采莲诗史己成!”
“张放呢?镜头!我们需要见证历史性崩溃![蜡烛]”
镜头扫向台侧最阴暗处。
张放蜷缩成一团,像一块被遗忘在角落的破布。
他双手死死抱着头,脸深埋,肩膀无声地剧烈抽动。
那“月送归”的圣洁光辉,那“花迎入”的美好期许。
像最无情的审判,将他早己破碎的骄傲和嫉妒,彻底碾作齑粉。
他甚至不敢再呼吸这弥漫着荷香与诗意的晚风。
那沐浴在众人崇拜目光中的身影,与天边那轮清冷的明月,共同构成了一座他永生永世无法仰望,更无法企及的神山。
特邀嘉宾席上,周鼎缓缓站起身。
这位文坛泰斗,望着天边新月,眼中泪光闪动。
他环视全场,苍老而激动的声音,带着历史的重量和最终的定论,穿透暮色:
“一日七诗,首首异象天成,意境迥异,贯穿采莲始终!”
“从童趣野性到含蓄灵动,从诙谐警世到青春纯真,终归于月夜归宁之安详!”
“以西湖采莲小事,谱人间百态长歌!”
周鼎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暮鼓晨钟:
“此七诗,浑然一体,气脉相连!非是单纯的组诗,更是一卷完整的——《西湖采莲诗史》!”
“西湖采莲诗史己成!”
“李渔小友,你以暮色为幕,以新月为灯,以心为笔,今日于西子湖畔,再开一卷不朽诗篇!”
“此乃我华国文坛之幸!”
“万世之幸!”
周鼎的宣告,如同暮色中的惊雷,为这场旷古烁今的诗会盛宴,落下了最辉煌、最无可争议的句点!
西湖的晚风,带着莲蓬的清香和新月的凉意,温柔地吹拂着。
湖面上,真实的采莲归舟,正披着越来越亮的真实月光,驶向温暖的港湾。
而曲院风荷的会场,只剩下一个在神山与明月光辉下,彻底化为尘埃的身影,和那回荡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关于花迎月送的诗意绝唱。
月光如水,唯独照不进他蜷缩的角落。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PTT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