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053章 会面

天涯书库 更新最快!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PTTd.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碧波荡漾的西湖,终于送走了白日的喧嚣。

那场一波三折的游园诗会,连同李渔那七首,如同连珠炮般炸响的采莲诗。

还有那铺满湖面的、几乎要凝成实质的“江南可采莲”异象,终于缓缓沉入暮色。

空气里还残留着未散尽的惊叹,和笔墨的淡香,搅得人心神不宁。

李渔拖着步子回到下榻的民宿,感觉骨头缝里都透着疲惫。

七首诗,七场“才气争辉”的异象,在会场上吟诵时,只感觉精神亢奋,似乎有着用不完的力气。

现在散场回到住处,精神突然像是被抽水机狠狠抽过几遍。

空荡荡的,只剩下一片嗡鸣。

他把自己重重摔进柔软的床垫里,连手指头都不想动一下。

就在这时,手机嗡嗡地震了起来,屏幕亮起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喂?”

李渔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倦意,勉强提起来。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又不失力量感的嗓音,带着点长辈特有的宽厚。

“李渔小友吗?是我,周鼎。”

周鼎?

那位邀请自己,并在诗会上多次称赞自己的文坛大佬? 李渔的睡意瞬间跑了大半,赶紧撑着坐起身。

“周老!您好您好!不知道您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哈哈,先向你道个歉,扰了你的清梦。”

周鼎的笑声很爽朗,隔着电波都能感受到那份豁达。

李渔连道不敢。

“今天诗会,老头子我看得可是心潮澎湃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周老您过奖了,我这也只是灵感来了,随心而发罢了”

李渔回道。

一天七首诗,还都是引发了异象的诗,根本没法过多谦虚,否则就显得虚伪了。

“过不过奖,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周鼎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正式。

“小友明天可有空闲?西湖风物,晴雨皆宜。若是不嫌弃,明日午后,老夫邀了几位老友,想泛舟湖上,偷得浮生半日闲。不知小友可愿赏光同行?”

大佬的私人游湖邀请?

还是携“老友”?

李渔心头一跳。

这分量,可比白天那万众瞩目的诗会颁奖台,还要沉上几分。

这不仅仅是认可,更像是一张通往某种圈层的,隐晦通行证。

“能得周老相邀,是小子的荣幸!”

李渔压下翻涌的思绪,回答得没有丝毫犹豫,“明天我一定准时到!”

“好!那就说定了。地点稍后发你。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明天西湖上见!”

周鼎显然心情极佳,又叮嘱了几句才挂了电话。

放下手机,房间里重新安静下来。

窗外是西湖的夜色,点点灯火倒映在墨色的水波里。

李渔靠在床头,之前的疲惫被一种更复杂的情绪取代。

兴奋?有。

压力?更大。

周鼎老爷子今天在诗会上的帮衬,他记下了。

……

翌日午后,阳光正好,洒在湖面上,碎金浮动。 李渔按着周鼎发来的地址,找到了湖边一处颇为清雅的私家小码头。

一艘古色古香、挂着“听雨”匾额的画舫静静泊在岸边。

船身漆色温润,雕花细致,透着一股低调的奢华。

周鼎早己站在船头等候,一身熨帖的藏青色唐装,精神矍铄。

他身边还站着两三位年纪相仿的老者,气质各异,或儒雅,或清癯,或带着点不怒自威的派头

但眼神交汇间,都沉淀着岁月和学识打磨出的温润光泽。

“周老!”

李渔快步上前,恭敬地打招呼。

“哈哈,李渔小友来啦!”

周鼎笑容满面,侧身介绍,“来,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个‘老家伙’。”

他指着一位戴着金丝眼镜、面容清瘦的老者:“这位是咱们华国诗词协会的副会长,郑云鹤郑老,专攻唐宋风骨,著作等身啊。”

“郑老好!”

李渔连忙躬身。

这段日子以来,李渔对华国文化圈也有了些了解,知道诗词协会有一位会长,两位副会长。

先前在泰山诗会的柳文山是其一。

而眼前这位郑云鹤老先生,显然就是另外一位了。

郑云鹤含笑点头,镜片后的目光温和而锐利,像能穿透表象。

“小伙子不必多礼,江山代有才人出,昨日诗会,我们几个老家伙,就算是隔着屏幕,都被你震得不轻啊。”

周鼎又指向另一位身材微胖、面色红润的老者:“这位是鲁省作协的泰山北斗,王振山王老,一手文章锦绣,字字珠玑。”

“王老好!”

李渔再次行礼。

王振山哈哈一笑,声若洪钟,带着点鲁地特有的爽朗。

“什么泰山北斗,老朽矣!倒是你这娃娃,那首《游泰山》,好!有气魄!有筋骨!担得起‘诗史’二字!”

他大手一挥,满是赞许。

最后一位老者气质最为内敛沉静,周鼎介绍道:“这位是《文心》杂志的总编,林默笙林老,笔锋如刀,慧眼识珠。” “林老好。”

《文心》杂志可是华国销量第一的文学杂志。

李渔对这位,掌握着重要文艺评论阵地的老人,顿时格外留心。

林默笙只是微微颔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目光在李渔身上停留片刻,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后生可畏。”

简单的寒暄介绍,李渔手心己经微微见汗。

这三位,加上周鼎,几乎就是华国文化圈顶层的一小撮了。

这艘“听雨”画舫,此刻承载的分量,足以让整个华国文坛侧目。

众人登船,画舫平稳地驶离岸边,滑入开阔的湖心。

船夫在船尾安静地摇橹,发出有节奏的、轻柔的“吱呀”声。

侍者奉上清茶,碧绿的茶叶在青瓷盏中舒卷沉浮,茶香袅袅,与湖面的水汽交融。

刚开始,话题还算轻松,几位大佬谈笑风生,聊着西湖的西时美景,杭城的风物人情。

偶尔提及某处古迹的修缮,某位故交的近况。

李渔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只在被问及时才谨慎地答上几句,姿态放得极低。

他能感受到,这几位前辈对他并无刁难之意,反而有种长辈,对出色晚辈的关照和考校。

茶过两巡,湖上清风徐来,吹散了午后的些微燥热。

郑云鹤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目光投向浩渺的湖面,语气里带上了些感慨。

“这些年,外邦那边,小说、戏剧、影视,发展得风生水起,流派纷呈,声势浩大。”

“反观我们华国,虽然也在大力推行诗词发展,但效果却未见多好”

“也幸好有李渔小友这样的后起之秀,屡屡引发‘才气争辉’,重振诗名,但终归…”

他顿了顿,最后一句话却没说完,转头看向众人,“诸位老友,对此可有高见?”

话题陡然转向了宏观的文化格局。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PTT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
天涯书库 有求必应!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http://www.tianyask.com/book/NTPTTd.html 全文阅读!天涯书库,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