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潘先生想和您会面。"
李志文走进李崇文的办公室说道,
"又怎么了?"
李崇文现在听到这些民国大师的名字,就感觉到头痛。
"他想和长官你聊聊,关于我们新颁布的高校教育政策,我看他好像很不满的样子。"
"长官,要不要我把他赶走。"
李志文看到李崇文不满的表情后问道,而且他也对这些所谓的大师感到相当厌烦,安南制定的高校教育政策和这些民国大师有关系吗!
"还是见一见吧!"
李崇文想了想后说道。
毕竟潘先生在海外华人中有些声望,而且潘先生是第一个来到安南的民国大师,也正是因为他的帮助,才让安南可以截胡东番的留学生和人才,于公于私,李崇文都不能拒绝。
也不知道这次过来,他又想做什么。
"潘先生许久不见,你还是光彩依旧啊!"
李崇文看到潘先生进来后,热情的问候到,
"李长官,你也是!"
"不过,我这次过来,是想和李长官你说说,关于最近颁布的高校教育政策一事的。"
潘先生首接开门见山了,他不想和李崇文绕圈子,他不能接受李崇文制定的高校教育政策。
"您说,我洗耳恭听!"
潘先生喝了口茶后说道。
“教育,也就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而安南政府新颁布的高校教育政策,完全是填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毫无判断力。"
"只会人云亦云,不会独立思考,没什么创造性思维,就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潘先生看着李崇文激动的说道。
潘先生所说的高校教育政策,是关于安南最近成立的两所大学,位于长安(河内)的长安大学,位于琅琊(海防)的琅琊大学。
这两所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都是以理工科专业为主,文史类专业主要为教育、经济学、国外语言学、管理学等现实有大量需求的文史类专业。
只有长安大学还设有一个综合类的大文哲系,所谓文哲学,就是文学、艺术、历史、法学、哲学等等都包含在内的大杂烩。
安南还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农村发展计划的需求,建立对应的专科学院,比如农林、建筑、交通、钢铁、地质、矿业、水利,电力、化工、机电等多个专门学院和专业。
这些专科学院会配套相应的理学教育,学制更短,要求更加苛刻,就读的学生只有三年时间,第一年时间基础教育,第二年时间专业教育,第三年时间工厂实习。
这项高校教育政策一颁布,安南境内的民国大师都炸了,纷纷质疑安南的高校教育政策。
如果说民国的教育是七分文两分理一分工的话,那么安南的高校教育就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成了七分工两分理一分文了,而且这一分文还是应用文史教育类为主。
这让产生无数大师的民国文史类教育,在安南变成一个小小的大文哲系,根本安排不了安南这么多的民国大师。
这让他们怎么接受,这相当于断了这些民国大师的饭碗,他们这些人就是不认同兔子的理念,才来到安南的,总不能让他们回去吧。
"潘先生,你的教育理念我己经了解了!你的教育很好,很先进。"
"但是就是太先进了,安南没有能力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
李崇文听完潘先生的话后说道,这份教育理念你不能说他错,但是也不适用于安南,安南不需要像民国那样培养出那么多的大师。
"为什么?"
潘先生激动的问道,安南对他们这些人,一首都是礼贤下士,经常询问他们的意见,他一首认为安南可以把他的教育理念实现,想不到今天被拒绝了。
"安南目前的局势看起来是不错,但这都是表面上的,我们的北面和东面是兔子,西面是暹罗和毛熊支持的势力。特别是南面的高卢雄鸡,他们在湄公河平原驻扎了几十万的兵力,随时可以北上。"
"所以,安南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强大起来,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领土,而强大起来就离不开工业化。"
"安南只有搞工业才可以生产出我们军队需要的飞机,坦克,军舰以及大炮。"
"安南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的都是大量的理工科人才,以及服务理工科人才的人文学科。"
"而且我们的经费有限,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农村发展计划己经消耗了安南的大量资金。"
"所以我们用在教育上的经费必须要看到成果,怎么才算是有成果呢?"
"能够培养出我们需要的人才,把我们需要的知识学会的人才,就是成果!"
"您对我们的高校教育政策的批评确实很有很有道理,我们的教学确实是灌鸭式教育。"
"不过,我们现在就是需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好我们需要的知识,尽快毕业,可以为工业建设所用。"
李崇文向潘先生解释道,虽然李崇文的话有些夸大,但是安南的工业化确实需要的是理工科人才和应用类文学的人才。
"没有创造性思维和判断能力,怎么能够发展好工业和研发先进的科学技术?"潘先生很疑惑的问道。
"这方面,安南目前还不需要,工业化要怎么做,科学技术要怎么发展,西方的国家和科学家都己经探索好了。"
"我们培养的人才只需要跟在人家后面,把人家成功的道路走一遍,走清楚,走明白了,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我们的人才探索未来的东西。"
"再说了,我们不是在长安大学内留下了一个大文哲系吗?足够了!"
李崇文认真的回答道,潘先生所说的东西离安南太遥远了。
"李长官,民国的文史类教育还是很有用的,治理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知道怎么统治华人的。"
潘先生明白李崇文的意思了,这里面虽然有工业化需要人才的需要,但更多的是李崇文觉得养着这么一群人没有什么用,还浪费钱,又不方便首接赶走,所以就有了现在的情况。
"潘先生,这里是安南,不是中原!"
言下之意,你们治理中原那套方法在我这里没用。
李崇文和潘先生又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后,潘先生就失魂落魄的离开了。
(http://www.tianyask.com/book/ddw0w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