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铲在墓室东南角突然触碰到坚硬的木质结构。嬴政蹲在探方边,看着剥落的朱漆木屑混着泥土翻出,心跳陡然加快——这是秦代棺椁特有的"樟木浸漆"工艺,与他记忆中祖母华阳太后的棺木如出一辙。
"停!"他突然喝止正要继续下铲的队员,"用竹片清理,不能碰坏漆层。"月光下,他看见王队长的手在发抖,对方腰间别着的笔记本,封皮上赫然贴着张泛黄的照片:1964年,年轻的王队长站在秦始皇陵封土前,背后是未被发掘的兵马俑坑。
三小时后,棺椁顶部的铭文显露出来:"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隶书与篆书杂糅的字体让嬴政瞳孔骤缩,这是他当年授意李斯推行"书同文"时的过渡性文字,仅在统一初年使用过极短时间。
"王队长,"嬴政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把探方围起来,不许任何人靠近。"他摸出随身携带的青铜戈,戈柄上的云雷纹与棺椁纹饰完全吻合,"这是......某位秦代贵族的墓。"
深夜,当最后一盏马灯熄灭,嬴政独自进入墓室。棺盖缝隙中渗出的汞蒸气在月光下泛着蓝雾,他屏住呼吸推开棺盖,一具身着黑色冕服的骸骨仰卧其中,腰间玉珏与他口袋里的半块严丝合缝,胸口放着卷丝绸,边缘绣着"赵政"二字。
"陛下......"王队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嬴政转身看见对方举着煤油灯,镜片上蒙着水汽,"十年前在秦陵,我见过类似的冕服纹路。"他指向骸骨手腕,那里戴着与嬴政同款的红痣状朱砂胎记——用现代医学解释,这是罕见的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
嬴政沉默着展开丝绸,褪色的秦篆在灯光下显形:"朕以始皇之名起誓,若魂归故里,当以汞河为引,磁山为枢,重启大秦社稷......"字迹在接触空气的瞬间开始碳化,最后半句"公元前210年沙丘......"永远消失在飞灰中。
"这是......始皇帝的衣冠冢?"王队长的声音发颤,"可史书记载他葬在骊山......"
嬴政忽然注意到骸骨手中握着的玉简,上面刻着星象图,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磁山方向。他想起徐明修遗留的资料,关于"磁山-咸阳宫-骊山三点连线处汞含量异常"的记载,突然意识到:这是两千年前自己为防止尸身腐坏,特意修建的"引魂冢",利用磁山地磁场与汞河形成的闭环,保存魂魄转世的线索。
"王队长,"嬴政将玉简塞进对方手中,"有些真相,现在还不能公开。"他指向逐渐坍塌的墓顶,"就说棺椁腐朽,文物受损,需要回填保护。"
对方盯着他手腕的红痣,突然想起省社科院的秘密报告:1970年磁暴事件后,某县出现的失忆男子,其掌纹与兵马俑坑出土的青铜剑握痕完全匹配。"你是不是......"
"重要的不是我是谁,"嬴政打断他,"是这些文物告诉我们,古人的智慧有多了不起。"他指向棺椁内侧的星象图,"就像这上面的北斗定位,与咱们现在的指南针原理相同。"
王队长突然剧烈咳嗽,从口袋摸出陈天明遗留的药盒:"老陈临终前说,你是打开骊山之谜的钥匙。"他掏出张泛黄的图纸,正是秦始皇陵地宫的局部示意图,"汞河的流向,磁山的磁场,还有这个——"图纸角落画着个红点,标注"1970年火球坠落地"。
嬴政接过图纸,发现红点正位于古墓与磁山的连线上。他突然想起穿越当晚的场景:火球划破夜空,坠落在秦代引魂冢的正上方,地磁场与汞蒸气形成的旋涡,恰好成为时空隧道的入口。
"回填吧,"嬴政轻声说,"把所有秘密封回地下。"他将半块玉珏放在骸骨掌心,金属相触的瞬间,墓室深处传来低沉的轰鸣,仿佛大地在回应千年的约定。
黎明时分,考古队开始回填土。嬴政站在警戒线外,看着王队长将那份写着"普通汉墓,文物无重大价值"的报告塞进档案袋。远处,小囡蹦跳着送来早饭,竹篮里的陶罐刻着新学的秦篆:"父兮母兮,穰穰满家"。
他接过陶罐,指尖触到女儿特意留下的温热。当第一锹土填入墓室,嬴政知道,这个关于身份的秘密将再次沉睡,但那些刻在陶土与竹简上的智慧,早己在七零年代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就像秦代的驰道化作今日的公路,青铜戈熔铸成拖拉机的零件,真正的文明传承,从不需要依赖某个人的身份,而是让每一次发现都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暮春的风掠过磁山,带来远处陶艺坊的喧闹。嬴政望着回填后的平地,那里即将种上小麦。他知道,当秋天麦浪翻滚时,不会有人记得地下埋着怎样的秘密,但那些关于统一、关于智慧、关于生生不息的传承,正随着种子的萌发,在这片土地上,续写新的篇章。
(http://www.tianyask.com/book/jTwwjw.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