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议事大殿。
“主公!最新接到豫州战报,祢衡不负众望,刘备和吕布已经被他说服出兵,共计八万大军,齐攻陈国!
以八万对三万,如此兵力优势之下,只要他们能击破纪灵防线,逼进淮南,袁军主力必然后撤回援,我等可不战而敌自退矣。”
已经回到襄阳的蒯良,捏着最新战报手捻长髯为刘表汇报。
“好!好啊!刘玄德是个厚道人,吕布更是忠君爱国的典范,这世间还是忠于我大汉的好人多啊!”
刘表近乎连道三声好字,天晓得在蔡瑁逃回来,告诉他寄予厚望的大将邢道荣投敌,跑去当了袁术的义子。
好容易辛辛苦苦凑出来的七万大军,近乎全军覆没时,他内心得有多绝望。
这不完了嘛?
面对势如破竹的袁术,自己的覆灭好像就是个时间问题。
所幸就在他心灰意冷,深感绝望之际,刘玄德!吕奉先!特来相助!
不说击败袁术,只要他能拖住,拖到刘备、吕布打进淮南,袁公路除非是疯了,否则绝不可能拿寿春,来跟他的襄阳对换。
希望!
这种只要再坚持坚持,我还有机会的希望,对刘表来说太重要了。
好消息还不止一个,只听蒯良翻看着手中军报,继续为他娓娓道来。
“朝廷也出兵了。
大汉丞相曹操,奉天子诏,急令于禁、李典领兵出征,兵分两路,讨伐梁国、颍川。”
说着这些接连不断的好消息,就连蒯良也颇感振奋。
“朝廷出兵的可谓及时,有此两路大军牵制,则夏侯惇与乐进兵团就不得轻动,纪灵再无任何支援。
只待刘备、吕布齐头并进,击破纪灵,便是袁术退兵,主公您重整旗鼓之日。”
“好!好啊!”
刘表泪目,当陷入绝境之时,看到这种自身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是怎样令人动容。
“陛下还是记挂老臣的!
自朝廷命我牧守荆州,自出任以来,久历地方,还未曾见过陛下一面。
想陛下幼年登基,命途多舛,老臣能力有限,有心无力,从未能帮上什么忙。
不想时局危难之际,还是陛下与朝廷出兵,救援老臣!
陛下啊!!!”
刘表老泪纵横,简直听着伤心,闻者落泪,好似他是什么忠心天子的大汉忠良一般。
可实际上,在座谁人不知,这所谓的天子诏与朝廷大军,完全就是曹操一手把持,与其说是天子要救刘表,不如说是曹操要救。
但,政治正确。
身为大汉宗亲的刘表,无论何时都是不可能感念一个挟持天子的国贼的。
然眼下双方既是盟友,荆州更指望曹操发兵救援,除了已经被送走的祢衡,大抵谁也不会在这时候把窗户纸捅破,指着曹操斥骂国贼。
反而有了刘表这番表态,等于其身为一方诸侯,已经承认了由曹操把持的洛阳朝廷正统性。
天子诏自然就是天子的意思,朝廷也还是大汉的朝廷。
这也算是投桃报李了,毕竟这时候的刘表是真的很急需曹操救援。
至于说实际上,曹操到底有没有挟持天子,把持朝政?与他刘表何干?
反正大汉天子生来就是要被挟持把持的,这是他们自大汉中兴以来,两百年里的老传统了。
不是被外戚把持,就是被宦官挟持,现在的曹孟德嘛?一个阉宦之后,就当他是宦官好了,让他把持一阵子朝政合情合理。
反正等天子成年之后,不是天子把曹死,就是曹死了天子,然后换一个天子,继续上演着大汉中兴两百年以来的循环往复。
这些中央朝廷里狗屁倒灶的破事,和他一个封疆大吏的大汉宗亲有什么关系?只要天子还姓刘,这大汉的天,就塌不了。
从先前绝望,到此刻充满希望,原本神情萎靡,面上一脸灰败之色的刘表,仿佛再次充满了活力。
恰在此时,蒯良手中的一则则消息,还没念完。
只见他双眸紧紧盯着手中情报,握着的手近乎都在颤抖,见他这幅神情,刘表的心一下就悬了。
“怎么了?异度,可是有什么不好的消息?是桂阳也丢了吗?不妨事的,你且说来一听,我现在撑得住。”
在刘表想来,事情怎么可能一件接一件都是好消息呢,越是这样他这心里怎么越七上八下的,隐隐不安呢?
可他没想到,居然还真是好消息。
只见向来沉稳的蒯良,居然喜形于色,他快步上前,将这份情报亲自递到刘表手中。
“主公,大喜啊!!!
荆州得救了。”
是得救,不是有救。
只因这情报上写的正是,曹孟德瞒天过海,亲领主力兵团,假道南阳,奇袭庐江,配合文聘在江夏尽灭张勋所部。
曹孟德现已汇合文聘,总计五万大军,将欲强攻守军不足五千人的庐江。
庐江这道最后屏障一旦击溃,其后下淮南,抵寿春,几乎一马平川!!!
现在甚至都不用等刘备、吕布攻破纪灵防线了。
因为在淮南左近的庐江,已经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兵力缺口!
这种局面之下,他们荆州这里估计都不用再打了,袁术只要还没疯,就必然得倾主力回援,以填补这个足以直达寿春的兵力缺口。
就连自零陵回来,就一直心有余悸,心神恍惚的蔡瑁,得知此讯也兴奋的快步上前。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天佑荆襄!
只等这道消息传至袁术手中,他就必然撤兵,或许他情报来的比我们还快,已经撤兵了也说不定。
荆州保住了!”
“是啊,荆州保住了。
好!好啊!”
短短五个字,道尽刘表心酸泪。
从袁术这个近邻崛起,时刻威胁荆州,四处人心惶惶,到孤注一掷,筹集兵马以防备袁术,结果将张羡逼反,致使大战一触即发。
从文聘、黄忠乃至寄予厚望的邢道荣,一败再败,损兵折将之下,仿佛看不到半点希望。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皇天不负苦心人,荆州,他刘景升保住了。
虽说丢了长沙、零陵,但荆南那几个郡,本身就听调不听宣,丢了也不疼不痒。
襄阳等腹心之地还在,未来就还有崛起之机。
除了刘表,荆州众人闻听此讯,无不长舒一口气,要知道在今天之前,他们可都准备劝刘表投降来着。
第一大将邢道荣投降,七万大军十不存一,零陵郡治一夜沦陷,这仗还怎么打的下去?
哪怕再能凑出来七万大军,众人也没有信心了,因为事情已经很清楚了。
他们荆州这些久未经战阵的人,根本不是袁术的对手,反而会让袁术的兵马越打越多,这还打什么呢?
所幸友军给力,时移事易,当下如果只是拖延一二,就能令袁术撤军,从而“大胜”,那他们荆州人,还是很擅长的。
只可惜好景不长,随着一骑八百里加急,快马入城,传讯士卒跑着冲进议事大殿。
霎时间,所有人噤若寒蝉,他们面上的笑意,仿佛还凝固在脸上。
只因这军士高呼:
“八百里加急,前线蒯军师紧急军情!
袁术大军转进,现已舍弃桂阳,约莫九万大军,径直往襄阳而来!
他与孙权将军,已经诛杀了叛乱的桂阳太守,汇合了陈应、鲍隆两位将军,凑足两万人马,急急赶来驰援,但只怕兵微将寡,难抵袁军兵锋。”
“什么!”
这一刻的大殿,落针可闻,只有刘表的喃喃自语,清晰无比响彻众人心头。
“不可能!
为什么?
袁公路你疯了吗?我又没招你,又没惹你,明明一直是你在打我啊!
现在得了零陵、长沙两郡我也不管你要了,你就回去嘛。
至于吗?就非得跟我玩命?”
是的!玩命!
袁军的战略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九万大军转进襄阳,比一比襄阳还是寿春,谁先沦陷!
“疯了?疯子!
他袁公路就是个疯子,大家都是一方诸侯,坐镇地方,天高皇帝远的,你好我也好的享享清福不好吗?怎么就非得拼命?”
然而没有人能回答他的问题,所有人心头如蒙上了一层阴霾般,压抑难言。
九万大军!
还是九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袁术核心主力!
就算刘备、吕布能击败纪灵,就算曹操能攻破寿春又如何?
一旦襄阳城破,荆州沦丧,袁公路占据着襄阳,尽收荆襄九郡与江东六郡连成一片,必将再起,其势更烈!
可他刘表还剩下什么呢?一无所有。
满座荆州重臣,神情压抑凝重,心说:要不还是按第一个方案,劝主公投降吧?
到底还是蒯良叹了口气,缓步上前。
“主公休要慌乱,当下最主要的是挡住袁术!
接下来会是袁军最猛烈,但也是最后的一波攻势了。
局势还没有坏到那种程度,袁术麾下,大多都是淮南子弟兵,淮南更是他根基所在,他是绝不能失去淮南的。
只要我等能稍稍拖住其进攻的步伐,撑到淮南、乃至寿春告急的情报传来。
则其大军必然回撤,绝不可能以自身之根基,来对换主公之襄阳。”
似乎在蒯良平静的出谋划策里,刘表稍稍定下心神,回过神来。
“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挡住袁术,对!异度你说的对!
传我军令,命文聘即刻回转,回援襄阳......”
“不可!”
然而没等刘表说完,蒯良已经抢声打断,“主公,文聘将军此刻至关重要,正是此战成败的关键,无论如何,都不能撤回文聘将军啊!”
“不可?”
刘表双眼已密布血丝,怒视蒯良。
“有什么不可的?襄阳都要丢了,还不让他回援?
若是襄阳丢了,他就算打下了寿春,又有什么用,曹操在那呢,寿春能是我的吗?
只有襄阳,才是安身立命之基业!”
然而对此,蒯良却坚定的摇了摇头。
“文聘将军能撤回来救援,但绝不是现在。
主公,我请问您一句,调回文聘将军,能打退袁术,让他撤兵吗?”
刘表默然,纵观袁军此前的战绩,答案已经不言自明,谁也不对文聘能打退袁术这件事抱有希望。
蒯良似乎也没真要刘表将这个答案说出来,只是自顾自继续为之解释。
“但继续让文聘将军抢攻庐江,进逼淮南,兵临寿春,却可以令袁术退兵!
眼下袁术孤注一掷,他和我们都在抢时间!
三万人和五万人对淮南方面的压力是决然不同的!
若是撤回文聘将军,只凭曹操的三万人,纵使能攻克庐江,但也要耗费时日。
五万人则不同,看似只多了两万人,或许就是压死庐江五千守军的最后稻草。”
刘表闻听皱了皱眉,语气不似先前强烈,只苦恼谓之。
“纵使如此,可眼下缺兵少将,若无文聘,谁又能担任大将,往前线拒袁术于襄阳之外?”
“这......”
这一句话,倒把蒯越问住了,眼下荆州大将死的死,战的战,又哪里还有大将,能统率大军,对敌袁术的?
他眸光四下在殿内中人逡巡,在场之人无不垂手低眉,不敢与之对视,生怕会被选上的。
忽得,他眸光定格,落在一人身上,不由轻笑谓之,“时局艰难,蔡将军可愿为主公分忧?”
正是蔡瑁!
刘表是名士,结交的也多是高谈阔论的风流之辈,是以眼下议事大殿之中,想挑个会打仗的都难。
水军大将蔡瑁,落在在场这群人里,简直是鹤立鸡群,他不上,谁上?
闻听此言,刘表也将目光落在蔡瑁身上,似乎深以为然。
在场之中,若非要挑个能带兵打仗拖住袁术的,除了蔡瑁,好像也没有别人了。
特别是蔡瑁还是自己的小舅子,在刘表看来,更没有人比他值得信任,让他带兵,总不至于如邢道荣般无端端的背义投敌,跑去当了袁术义子。
然而此时的蔡瑁,恨死蒯越的心都有了。
泉陵城一战,他可是亲眼见证过袁军战斗力的,让他去挡住袁军,那跟让他去送死有什么区别?
只见蔡瑁大义凛然,挺身而出,“为主公分忧,在下当仁不让。
瑁举荐一人,足以挡住袁逆十万大军!”
(http://www.tianyask.com/book/jjdj0P.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