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七·老宅厨房
苏婉清揉着面团准备立冬饺子,案板上的面粉被穿堂风卷起细雪。林晓阳蹲在灶口添柴,火星子噼啪炸开的瞬间,归舟突然指着烟囱口"呀呀"叫嚷。黑灰簌簌落下,在面粉堆里洇出个歪斜的船锚形状。
"这烟道该通了。"月嫂提着铁钩过来,钩尖沾着荧光绿的藻类。林晓阳接过铁钩时,握柄处凹凸的刻痕硌着掌心——竟是潜水表上的经纬度简码。
归舟抓着饺子皮往嘴里塞,银镯子磕在青花碗沿。苏婉清掰开孩子的小手,半透明的面皮里竟夹着片鱼鳞状金箔,边缘锯齿与沉船残骸上的裂痕如出一辙。
鱼摊的冰块在晨光里泛着淡蓝。苏婉清假装挑选带鱼,指尖划过冰面下凸起的硬物。摊主突然扬起砍刀:"别碰老子的货!"刀刃劈碎的冰渣里,半截玉簪头泛着幽光。
"这簪子..."林晓阳用布巾裹起碎片,"跟你母亲照片上戴的样式一样。"归舟突然在背篓里挣扎,小手抓向摊主围裙口袋——露出的硫磺粉包装印着临港旧标。
耍猴人的铜锣在街角炸响。猴子蹿上鱼摊时撞翻水盆,融化的冰水在地面汇成航海图纹路。摊主抬脚要踹,林晓阳抢先捡起滚落的铅坠——1995年的日期刻痕被冰碴磨得发亮。
月光透过气窗的铁栅,在腌菜缸上投下牢笼般的影子。林晓阳挪开第五个陶缸,缸底青砖的松鹤纹缺了只翅膀。苏婉清用银簪轻敲砖缝,空洞回声里混着浪涛声。
"捂住孩子耳朵。"林晓阳撬开砖块的刹那,咸涩的海风卷着荧光水母涌出。暗道尽头的铁门挂着把船锚锁,锁眼形状与归舟胎记完全契合。
归舟突然伸手抓向锁孔,银镯在黑暗中发出蜂鸣。苏婉清摸到门边的煤油灯架,灯座底部黏着的陈皮碎屑散发酸腐气息——与三十年前赵美玲药包里的一模一样。
梆子声敲过三更,腌菜缸突然"咕嘟"冒泡。林晓阳掀开荷叶盖,浮起的白菜叶下翻出个玻璃药瓶。福尔马林里泡着的婴孩脚掌不足寸长,脚踝银镯刻着"1995.11.8"。
"造孽啊..."月嫂的叹息混在风铃声中。她提灯经过回廊时,地窖口突然闪过蓝光。苏婉清掀开归舟的襁褓,孩子右肩的船锚胎记正渗出淡蓝液体,在棉布上洇出座荒岛轮廓。
井绳在晨光中凝满白霜。林晓阳打水时扯到异物,捞起的铁钩缠着海藻与渔网。归舟踮脚去抓钩尖,银镯突然发烫,在井沿烙出个焦黑的"申"字。
"这字迹..."苏婉清蘸着井水擦拭石壁,被苔藓覆盖的刻痕显出"亥时三刻"。月嫂端着姜汤过来,瓷碗突然脱手,滚烫的汤汁泼在霜花上,融化的水痕竟勾勒出半张航海图。
林晓阳用烧火棍描摹水迹,归舟突然指着枯井尖叫。井底传来铁链拖动的闷响,绞盘转动的吱呀声惊飞满树寒鸦。
二叔公的龙头拐杖重重顿在青砖上:"外姓人休动祖宗基业!"他枯槁的手指点向族谱"林念芸"三字,指甲缝里的暗红粉末簌簌而落。
林晓阳突然扬起火钳,炭盆里的香灰被北风卷成船形。归舟咯咯笑着伸手去抓,银镯撞在供桌上,将"林"字金漆震落一角,露出底下被涂抹的"苏"字。
"1988年立冬那天的航海日志..."苏婉清展开泛潮的纸页,"二叔公的字迹和祠堂账本一模一样。"
惊雷炸响的瞬间,归舟含糊吐出"爷爷"。二叔公的拐杖应声落地,握柄处褪色的船锚纹身赫然显现——与孩子胎记分毫不差。
暴雨冲刷着井沿的盐霜。林晓阳摸到井底铁环时,归舟突然放声大哭。绞盘转动的闷响中,成捆防水电缆浮出水面,绝缘层印着"新安号"的残存舷号。
苏婉清扯开电缆接头,胶皮里卷着张泛黄照片。穿海军制服的二叔公怀抱婴儿立于甲板,孩子右肩的船锚胎记清晰可辨。照片背面潦草写着:"青山血脉,丙寅年立冬"。
海平面突然传来汽笛长鸣。归舟指向迷雾深处,锈蚀的船桅刺破浓雾——三十年前的幽灵船正随大潮缓缓靠岸,船舷挂满荧光水母,宛如幽冥灯笼。
(http://www.tianyask.com/book/dwwjR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