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国师崔鄂近来落子频频,先是以人心轻而易举地牵引一场韩,蔡,燕三国叛乱,而后陈兵百万,并不进发,目的便是想以为三国为盾,隋兵为矛,你大封若敢倾尽全力平乱,他崔鄂便可再度牵引西境局势,届时,各方势力皆衰微,至此一洲山河尽归隋。
陈长风自知师兄筹谋时间长,他目前看清的危局,不过是师兄想让自已看到的,而不想让他看清的,自然是这世道人心。
他早年与师兄有过一场争辩,其中一部分,便是以人心作局,不论善恶道德,来做到一个满足目的的结果,是否可行,那时的陈长风恰青葱少年,见识小,脾气大,对于这种行径持否定态度,毕竟于他而言,自家师兄这种算计,足以让整个世道人心不古,甚至日落西山,在陈长风那场蝴蝶迷梦中,有几个典故,白衣渡江,洛水之誓,便是最好的例子。
陈长风一席素衣,登临朝堂,,受大封皇帝特许,他陈长风,可以不拘繁杂礼节,穿着自然可以随便些。
大殿内,百官议论纷纷,陈长风站立于侧,张玉相瞅了身后的陈长风,心羡无比,虽说二人差了一个官阶,但陈长风的如今权势,那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
大封皇帝轻咳一声,一旁掌印大监摊开早已拟定的旨书。
众官一时面面相觑,皆不知究竟何事,莫不是又有哪位新人要一步登天,走马上任了?而且一般宣读御旨是有事先通知,哪有今日这般草草起势,实在怪哉。
陈长风看了一眼元吉与元丰两兄弟,两人皆挺立胸膛,傲骨仍在,似都不愿低对方半分。
见此,陈长风只是摇头。
一位有些清瘦,眼角有颗醒目泪痣的少年在接引大监的引领下喏喏地走入大殿,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
这是谁?
没见过。
元丰和元吉往后瞅了一眼,他们见过这位默默无名的兄弟,他们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大监的宣读声有如大钟,敲响每个人心中的震感,一位没权没势的庶出皇子,一位上街买菜都要与商贩砍价的皇子,一位大多数都不知道名姓的皇子,就这般稀里糊涂地成为大封储君。
大监话闭,大殿之内陷入长时间的死寂,元平跪下,头磕三次,似是将这些年的窝囊都给磕出。
“元平啊元平,平平安安,天下平定。”
陈长风心中默念起少年的名姓,也念出他对这位储君未来的期许。
懦弱与无能是可以装出来的,意气与风发都是可以隐藏的,但有些东西是藏不住的,十六载春去秋来,饱读诗书,与民为生,才知苦难,十六载冷眼相向,换来的,是更能通彻热人心的手段。
元丰,元吉,以及其他皇子当中,有哪个没有一巴掌拍死元平的权势吗?都有,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至此,他们输了,正如当年他们的父皇元让,有谁会去杀掉一个傀儡储君吗?并没有,所以那位垂帘听政的太后连带着前朝权臣都死了。
元让看着这个缓缓平身的儿子。
元吉踉跄一下,差点就有点站不稳,元丰的拳头缩紧,指甲近乎嵌入手掌。
张玉相沉默良久,他看了一眼稳坐高台的中年帝王,再看了一眼新册封的无名储君,思绪良多,似乎是想通。
“原来如此。”老人喃喃自语。
“原来如此啊。”
昔年元让那些兄长哪怕都握着忒大的底牌,只要是挡在自已前面的,他们谁都想杀,但他们却从未想过杀元让。最终如何?败的彻底。
张玉相知道,陈长风或许早就知道皇帝会选这个默默无名的皇子,终究是他眼界太窄,看不穿历史的重叠,更不知道,当年的元让究竟是如何赢的,他心中自嘲一声,却是笃定日后绝不能与这位陈宰辅为敌的心思。
陈长风看破不说破。足以平息争端。
待日后,效仿前朝,多加削藩,让这条跃江猛龙压得所有皇子再没有夺嫡念想,便可平息一切朝间内斗,而这,要由谁来做?让身为父亲的元让?那是不可能的,虎毒尚且不食子,任你元让手段雷霆万钧,还是会有丝毫留情,那这一切,只能交由元平,至于日后如何扶持,元平,那也不是他陈长风的事,他要做的,不过推波助澜,顺理成章,让元让亲自把元平推上皇位。
退朝后,陈长风退闭书斋,静候某事佳音。
(http://www.tianyask.com/book/tddPPP.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ianyask.com。天涯书库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sk.com